理解了,但写不出来
最近看了一些书,学到了一些知识和方法论,比如说看刘未鹏的《暗时间》,就学到了很多知识。
读完之后,收获非常大,于是我决定把其中的一些感想写出来。
首先自然而然的就是有关暗时间的解释了,比如什么是暗时间,怎么来利用暗时间,就是我前面发的那篇文章。
虽然整体上看起来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非常简单,我当时看书的时候也体会到了其中的一些中心思想,但等我真的要把这个写成一篇文章或者感想的时候,我却发现我却想不出一个好的定义,好的引入的例子,我原本以为我能非常流畅地把这篇文章写下来的,但真的到写的时候才发现我并没有做好准备,又去翻看了一下原书才写出来。
通过这件事,我就反思到了两件事:
-
我需要利用好自己的暗时间来思考。
-
读一本书,不去复盘和思考,收效甚微。
对于第一点。比如我在写文章之前,我应该先构思好我这篇文章的整体脉络,比如怎么引入、怎么说明、怎么结尾等等,这些思考其实平常就可以做的,比如我在下班路上、我在洗漱的时候、我在吃饭的时候,就完全可以拿这个时间来思考,思考不出来的,记下来再去翻看下,看看人家作者是怎么把这个观点表达出来的,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只有思考过了,脑中有大致的脉络,到时候真的写的时候就变得非常流畅了。而如果平时不加思考,只有写作的时候才去思考,有时候写作效率就会比较低。虽然写作也能帮助很好地思考,真的写不出来的时候再去构思和翻看未尝不可,但总体来说,这样不会比平时也思考的结果来的更好。
对于第二点。有时候我看完一本书,不去复盘和思考,只是泛泛地看完,看完就丢在一边再也不打开,其实收效是非常小的。一本书,往往是一个人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精华总结,组织很调理而且完整。相比网上一些碎片化的文章、博客、问答,一本书的价值简直大太多了。读书,自然就要理会到其中作者为我们传达的知识、思想,我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读书是和作者在心灵层次上的交流,要真的理会到作者的传达的意思,我们往往是需要多去思考、多去复盘、多去实践的。因为,这些知识的形成,也都是作者历经了很多实践和思考换来的,如果我们只是浮光掠影地过一遍,不多去思考和复盘,收效往往并不大。
所以说,这件事让我体会到了这两点。不管是做什么吧,多去思考、复盘,同时要利用好自己的暗时间,结果往往总会是不错的。
共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公众号「进击的 Coder」和「崔庆才丨静觅」。
文章来源: cuiqingcai.com,作者:崔庆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链接:cuiqingcai.com/30032.html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