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魔力AppCube【大前端全栈成长计划阶段考核体会】
我与AppCube的接触,是从大前端全栈成长计划阶段考核开始的。大前端全栈成长计划共分三个阶段的学习,而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考核都采用了AppCube。第一阶段考核,要求学员使用第一阶段课程所学的HTML、CSS和JavaScript的相关知识,在AppCube平台上完成华为云登录页面的开发。第二阶段的考核,是要求学员使用第二阶段课程所学习的HTML5技术,在AppCube平台上开发AppCube官网的移动端2个H5页面。作为华为云学院大前端全栈成长计划的一名普通学员,刚看到“AppCube”这个词,我是一脸懵逼的,每一节课我都认真学了,但老师没有在课堂上教过甚至提过"AppCube",是不是搞错了什么?我还仔细确认了自己的课堂笔记,没有任何有关AppCube的记载,但阶段考核确实是明确要求使用AppCube考核。莫非AppCube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带着这种好奇心态,我点开了AppCube的主页。
在华为云官网主页上,AppCube前冠名的是“应用魔方”,副标题是“轻松构建专业级应用,创新随心所欲,敏捷超乎想象——高效易用的aPaaS平台”。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似乎AppCube真的有魔力。于是研究了一下AppCube的应用场景,可以构建轻应用模板,包括办公管理、人事管理、项目管理、运营推广、培训赋能等,也可以面向园区、城市、能源、教育、交通等行业提供端到端的全流程应用解决方案,还可以用于构建一站式数据可视化开发的业务大屏。这不是恰好解决了某些公司数字化转型中的痛点吗?我对这款产品更感兴趣了,心想反正阶段考核用的工具是它,就抱着边学边做的想法使用起AppCube。
打开AppCube的界面,第一印象就是开箱即用,干净漂亮。然后我就左点点右击击,像把握着一个魔方,尝试着拖拽组件,点击属性,修改变量。时间不知不觉中就流逝了,而我则像发现了新世界,把AppCube倒腾来倒腾去,爱不释手,我觉得自己好像在玩一个大型乐高玩具:大量组件的随意搭配,可视化的拖拽风格,所见即所得的界面开发,甚至不需要编写代码,就能快速创建一个数字应用。一个字:爽!
作为一名工程师,虽然我之前也听说过无代码或低代码,但从没有认真思考过这背后的含义,甚至有时会偏执的认为,不写代码的开发工具,工程师也没有使用的必要啊,我们的工作很多时候就是在敲代码啊!近距离感受了AppCube的数字魔力后,我发觉到AppCube的最大价值可能不仅是赋能开发者,而是赋能业务者。作为公司的工程师,我们经常会收到来自业务部门的同事形形色色的业务需求,但公司的技术资源总是有限的,所以凡事总是讲究个先来后到,或者权重排序。优先级高的需求,首先被满足;优先级低的需求,则不确定具体的技术开发时间。而需求总是络绎不绝,所以业务部门的同事经常会抱怨我们技术部门的同事反映慢、不给力。但其实我们技术部门同事也是有苦说不出,这么多需求,这么点人力,怎么可能一一满足?!业务部门的同事不懂编程,也不了解技术,但确实有实实在在的需求,所以他们需要一个这样的魔力工具,能够低代码甚至无代码的迅速开发出他们所需要的应用,而AppCube就是为这些同事量身定做的。
我把这个想法跟boss做了汇报,boss表示很有兴趣。于是最近在和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沟通,或许近期公司的内训课程里就会出现AppCube的身影。回想最初接触AppCube的经历,还是多亏参与了华为云学院的《大前端全栈成长计划》,近距离感受到了AppCube的数字魔力,意识到了其对业务部门的重要价值。
最后的最后,再次感谢《大前端全栈成长计划》,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成长。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