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笔记(九):正则化问题总结

举报
AI 菌 发表于 2021/08/05 00:46:55 2021/08/05
【摘要】 文章目录 一、正则化的作用二、如何判断过拟合 or 欠拟合三、常见正则化方法(1)L0正则化(2)L1正则化(3)L2正则化(4)其他方法 四、正则化原理五、Dropout正则化(1)Dropout(2)Drop Connect 六、Dropout工作流程七、为什么说Dropout可以解决过拟合? 理论系列: 深度学习笔记(一):卷积层+激活函...


理论系列:

深度学习笔记(一):卷积层+激活函数+池化层+全连接层

深度学习笔记(二):激活函数的前世今生

深度学习笔记(三):BatchNorm(BN)层

深度学习笔记(四):梯度下降法与局部最优解

深度学习笔记(五):欠拟合、过拟合

防止过拟合(5 - 1):正则化

防止过拟合(5 - 2):Dropout

防止过拟合(5 - 3):数据增强

深度学习笔记(六):激活函数常见问题总结

深度学习笔记(七):Batch size 问题总结

深度学习笔记(八):归一化问题总结

实战系列:

《TensorFlow2 入门指南》专栏

《CV实战项目: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语义分割》专栏


一、正则化的作用

如下图(左)所示:当网络欠拟合时,说明网络存在着高偏差问题。如下图(右)所示:当网络过拟合时,说明存在着高方差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你怀疑神经网络过度拟合了数据,即存在高方差问题,那么最先想到的方法可能是正则化,正则化能够有效降低方差,同时不影响偏差。另一个解决高方差的方法就是准备更多数据。但是你可能无法时时准备足够多的训练数据,或者,获取更多数据的成本很高。那么,正则化方法是你最好的选择,它能在不增加任何数据的情况下,有助于避免过度拟合,提升网络性能

二、如何判断过拟合 or 欠拟合

如下图所示,是吴恩达课程中给出的一个猫狗图像分类的例子,我们通过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的准确率,来判断网络存在高方差或者高偏差问题,从而进一步判断模型过拟合 or 欠拟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假设训练集和验证集标签误差为0%-1%,且数据来自于相同分布。其训练集和验证集上的测试准确度如上图所示,一共有四组不同的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训练集分类误差1%,验证集分类误差11%:高方差问题,即存在过拟合;
  • 训练集分类误差15%,验证集分类误差16%:高偏差问题,即存在欠拟合;
  • 训练集分类误差15%,验证集分类误差30%:高方差、高偏差问题;
  • 训练集分类误差0.5%,验证集分类误差1%:低方差、低偏差问题;

在训练集和验证集标签误差接近0,且数据集来源同一分布的前提下,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一般先看训练集,再同时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测试误差,来判断有无高方差、高偏差问题。

注意:对于一些标签误差比较大的数据集,包含噪声图像的数据集,或者训练集与验证集不是同一分布,则以上归纳不适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在假设前提下,如果训练集上的测试误差过高,则存在高偏差,这时候最应该采取的方式是:选择更大、更深的网络,或者其他更合适的网络。
  • 如果在训练集上的测试误差很低,但是在验证集上的误差较高时,这是高方差问题,即过拟合现象,这时候应该采取的最佳措施依次是:数据增广、正则化、其他更合适的神经网络。

三、常见正则化方法

正则化是通过在损失函数上添加额外的正则项(模型复杂度惩罚项),来限制网络模型的复杂度,以此约束网络的实际容量,从而防止模型出现过拟合

因此,在原损失函数上增加正则化项后,我们的目标损失函数就变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式子中的第一项为原始的损失函数,第二项是正则项, λ \lambda λ 是正则化系数。

(1)L0正则化

L0 正则化是指采用 L0 范数作为模型复杂度惩罚项 Ω ( θ ) \Omega(\theta) Ω(θ) 的正则化方式,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L0范数定义为: θ i \theta_i θi中非零元素的个数。通过约束 Ω ( θ ) \Omega(\theta) Ω(θ) 的大小,可以迫使网络中的连接权值大部分为0。但是由于L0 范数并不可导,不能利用梯度下降法进行优化,所以在神经网络中的使用并不多

(2)L1正则化

采用 L1 范数作为稀疏性惩罚项 Ω ( θ ) \Omega(\theta) Ω(θ) 的正则化方式叫做 L1 正则化,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L1 范数定义为: θ i \theta_i θi 中所有元素的绝对值之和。L1 正则化也叫 Lasso Regularization,它是连续可导的,在神经网络中使用广泛

(3)L2正则化

采用 L2 范数作为稀疏性惩罚项 Ω ( θ ) \Omega(\theta) Ω(θ) 的正则化方式叫做 L2 正则化,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 L2 范数定义为: θ i \theta_i θi 中所有元素的平方和。L2 正则化也叫 Ridge Regularization,它和 L1 正则化一样,也是连续可导的,在神经网络中使用更广泛

(4)其他方法

除了 L1、L2 正则化以外,还有一些解决过拟合的方法,比如:最大范数约束正则化、数据增强、更改网络结构、Early Stopping、Dropout正则化等等。

四、正则化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逻辑回归问题为例,使用L2正则化时,需要在损失函数上加入相应的正则化项。值得注意的是:正则化项只是针对参数W,而没有b。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是:W是高维参数,可以反映方差。而b只是一个标量,是众多参数中的一个,所以加入原损失函数作用不大。

还有一个是L1正则化,它的结果是使模型的参数更多趋向0,从而使得网络变得更加稀疏。但这并不是典型的模型压缩方法,原因是参数所占内存并没有减少多少。所以现在,大家更倾向使用L2正则化。

λ \lambda λ是正则化系数,实际训练时,一般先尝试较小的正则化系数 λ \lambda λ,观测网络是否出现过拟合现象。然后尝试逐渐增大 λ \lambda λ 参数来增加网络参数稀疏性,提高泛化能力。但是,过大的 λ \lambda λ 参数会使得W变得很小,此时网络接近成为一个比较深的线性回归,而不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回归网络。

五、Dropout正则化

(1)Dropout

Dropout通过随机断开神经网络之间的连接,减少每次训练时实际参与计算的模型的参数量,从而减少了模型的实际容量,来防止过拟合。如下图所示,虚线表示按照概率随机断开神经网络的连接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具体来讲:对于某层的每个神经元,在训练阶段会以一定的概率 p 随机将该神经元重置为0(即断开这些连接);在测试阶段,所有的神经元都将被激活(恢复连接),但是其权重要乘以 (1-p),以保证训练和测试阶段各自的权重拥有相同的期望。

(2)Drop Connect

Drop Connect 改变了在 Dropout 中对每个层随机选择激活函数的设置为0的做法,将网络架构权重的一个随机子集设置为0。所以,Drop Connect 和 Dropout 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引入的是权重的稀疏性,而不是层的输出向量的稀疏性。

六、Dropout工作流程

假设网络输入是x,输出是y。正常的训练流程是:将x通过网络前向传播,然后通过误差反向传播,更新参数让网络进行学习。使用Dropout之后,流程变成:

  • 在前向传播的时候,会让某些隐藏层神经元的激活值以一定的概率 p 停止工作;
  • 输入x通过随机断开后的网络进行前向传播,然后通过随机断开后的网络反向传播;
  • 当按照上述方式训练一小批样本后,在恢复连接的神经元上按照SGD更新对应的参数(w, b);
  • 继续重复以上的过程,知道网络模型达到一定的要求。

七、为什么说Dropout可以解决过拟合?

(1)减少神经元之间复杂的共适应关系。 因为dropout会导致两个神经元不一定每次都在一个dropout网络中出现。这样权值的更新不再依赖于有固定关系的隐含节点的共同作用,阻止了某些特征仅仅在其它特定特征下才有效果的情况 ,迫使网络去学习更加鲁棒的特征。

(2)取平均的作用。先回到标准的模型即没有dropout,我们用相同的训练数据去训练5个不同的神经网络,一般会得到5个不同的结果,此时我们可以采用 “5个结果取均值”或者“多数取胜的投票策略”去决定最终结果。例如3个网络判断结果为数字9,那么很有可能真正的结果就是数字9,其它两个网络给出了错误结果。这种“综合起来取平均”的策略通常可以有效防止过拟合问题。因为不同的网络可能产生不同的过拟合,取平均则有可能让一些“相反的”拟合互相抵消。dropout掉不同的隐藏神经元就类似在训练不同的网络,随机删掉一半隐藏神经元导致网络结构已经不同,整个dropout过程就相当于对很多个不同的神经网络取平均。而不同的网络产生不同的过拟合,一些互为“反向”的拟合相互抵消就可以达到整体上减少过拟合。

(3)类似于性别在生物进化中的角色。 物种为了生存往往会倾向于适应这种环境,环境突变则会导致物种难以做出及时反应,性别的出现可以繁衍出适应新环境的变种,有效的阻止过拟合,即避免环境改变时物种可能面临的灭绝。

文章来源: ai-wx.blog.csdn.net,作者:AI 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链接:ai-wx.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19013255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