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故事五问法
原发于我个人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wfj-XBbjOPEeuayviT-mtQ
在使用用户故事实践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五个问题,可以用于加强用户故事的质量。没有关注过这一块有没有别人也总结过类似的东西,应该不涉及什么版权,我自己在这方面也没啥要求,大家如果觉得有用,转述的时候提到一下我就行。
严守三段式表述
首先,我们要明确用户故事的三段式表述格式,因为这个五问法是需要使用者认可和严格遵守用户故事的三段式表述格式的。
-
作为【某类用户】
-
我想要【某个功能或解决方案】
-
以便【满足某个诉求或产生某种价值】
这里要强调,很多使用者都没有重视这个格式,比如“作为”的后面,是“某类用户”,英文是 a type of user,是非常具体的某个用户类型或者某个细分群体。不同群体的诉求和偏好不同,其实这应该很容易理解才对。
第一问:这个功能或解决方案真的能满足诉求或产生价值吗?
第一问,是为了检验逻辑链条的。有了 VIP 身份,就能够带来尊贵感受吗?有了登录限制,就能够避免滥用吗?要达成目标,除了实现功能,是否还有也需要满足的其他因素?
第二问:要满足诉求或产生价值,只能用这个功能或解决方案才能实现吗?
第二问,跟第一问是刚刚好反过来的,如果说用户故事里面的诉求或价值就是罗马,那么这个问题就是“通往罗马的路,真的只有一条吗?” 是否还有别的办法可以做到?以及,是否真的必须投入研发人力和资源实现功能才能做到?
我亲历过一个案例,团队成员说他们想新开发一套系统,实现某种灵活的配置功能,让产品人员可以自行操作,以便将目前从前期勾兑需求到交付功能共约3-4个月的周期缩短1个月。这个案例其实适用于五问法的全部五个问题,但在此,我们就会问:要将3-4个月周期缩短1个月,必须要新开发这套系统才能做到吗?答案显然是“不”。
第三问:这类用户真的关注/会用/能用/愿意用这个功能或解决方案吗?
第三问,是为了确认我们所写下来的“某类用户”是否真的是这个功能或解决方案的用户?是否真的是我们要去服务的对象?是不是找错了用户群体?
比如:作为业务人员,我想要晚上批处理新办卡申请,以便加快奖励积分到账速度。业务人员或许真的想要加快奖励积分到账速度,因为这样可以提升客户满意度,但是他们真的会去使用批处理新办卡申请这个功能吗?我想不会,明显不是他们会去某个系统里面点击某个菜单或按钮去操作的事情嘛。
第四问:这类用户真的有这个诉求或期望实现这个价值吗?
第四问,其实也是在辨析我们是否找对了“用户类型”,不过严格来讲,其实我觉得叫“干系人类型”可能更准确。咱们投入人力和资源去开发功能,就是为了交付功能或解决方案让“用户类型”满意,如果我们找错了对象,对准一个错误对象的不知道是否存在的述求,去提供功能,99.9%是做无用功。
当然,大多数用户故事实践者的真正问题不是找错了对象或对象的诉求,而是根本没有关注过这一点。毕竟,有多少人写用户故事的时候会真的一板一眼地把“我想要【满足某个诉求或实现某种价值】”写出来么?
第五问:怎么知道功能或解决方案已经实现、诉求已经满足或价值已经实现?
这个问题应该不难理解,就是验收标准,只是它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功能有无实现,另一部分是诉求有无满足、价值有无实现,毕竟功能实现并不直接等于诉求一定被满足、价值一定被实现,对吧?如果你不认同,请回到第一和第二问。
这就是我的用户故事五问法。非常简单,而愿意去抠逻辑的精神,则是五问法能否有效的关键。
举一反三,普适版用户故事
正如我在敏捷之旅演讲中提到的,用户故事也是我认为不仅适用于工作,同样也适用于生活的一个实践。但凡你要做一件事情,都可以拿出来,按用户故事的三段式写出来,再用五问法去套一套,应该就能帮助你达成所愿。
比如以前有位Scrum Master曾经问我,说想要拉着团队开个反省会(还是叫啥别的名字有点不记得了),我让他把自己的想法用用户故事写了下来:作为 Scrum Master,我想要团队开个反省会,以便提振团队士气。
我说,你自己读一下你的句子,你觉得能达到效果吗?反省会这个名字一听就觉得是批判人的、激起人负面情绪的,怎么去提振士气呢。名字和内容固然是有问题的,不过我的重点不在这里。关键是,你提到“想要团队开个反省会”,到底是你想要开会还是团队想要开会?这是为了谁的利益,你的还是团队的?
这个五问法,我也曾经用于思考自己的职业选择。我会想,我是谁?作为这个谁,我想要加入某家公司、接受某个职位,以便能够怎么样呢?这个改变真的能够得偿所愿吗?还是另有他法?
欢迎留言交流探讨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