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Docker你不知道的那些事之Docker入门学习
为什么会有Docker的出现
一款产品从开发到上线,从操作系统到运行环境,在当应用配置。作为开发+运维之间的协作。我们需要关心的很多东西,这也是很多互联网公司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各种版本的迭代之后,不同版本的兼容,对运维人员都是考验。
Docker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也是因为它对此给出了一个标准化的解决方案。
环境配置如此麻烦,换一台机器就要重来一次,费时费力。很多人想到,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软件可以带环境安装?也就是说,安装的时候把原始环境一模一样地复制过来。开发人员利用Docker可以消除编码时“在我的机器上可正常工作”的问题。
之前在服务器配置一个应用的运行环境,要安装各种软件,安装和配置这些东西有多麻烦就不说了,它们还不能跨平台。假如我们在Windows上安装的这些环境,到了Linux上又得重新安装。况且就算不跨操作系统,换另一台同样操作系统的服务器,要移植应用也是非常麻烦的。
传统上认为,软件编码开发/测试结束后,所产出的成果即是程序或是能够编译执行的二进制字节码等(Java为例)。而为了让这些程序可以顺利执行,开发团队也得准备完整的部署文件,让运维团队得以部署应用程序。开发需要清楚的告诉运维部署团队,用的全部配置文件+所有软件环境。不过,即便如此,仍然常常发生部署失败的状况。Docker得以打破过去【程序即应用】的观念。透过镜像(images)将作业系统核心除外,运作应用程序所需要的系统环境,由上而下打包,达到应用程序跨平台间的无缝接轨运作。
Docker的理念
Docker是基于Go语言实现的云开源项目。
Doker 的主要目标是“build ,Ship and Run any App,Anywhere”,也就是通过应用组件的封装、分发、部署、运行等生命周期的管理,使用的APP(可以是一个WEB应用或者数据库应用等等)及其运行环境能够做到“一次封装,到处运行”。
Linux容器技术的出现就解决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而Docker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将应用运行在Docker容器上面,而Docker容器在任何操作系统上都是一致的,这就实现了跨平台、跨服务器。只需要一次配置好环境,换到别的机子上就可以一键部署好,大大简化了操作。
解决了运行环境和配置问题软件容器,方便做持续集成并有助于整体发布的容器虚拟化技术。
之前的虚拟机技术的缺点
- 资源占用多
- 冗余步骤多
- 启动慢
Docker和传统的虚拟化方式的不同之处:
- 传统虚拟机技术是虚拟出一套硬件后,在其上运行一个完整操作系统,在该系统上在运行所需应用进程;
- 而容器内的应用进程直接运行于宿主的内核,容器内没有自己的内核,而且也没有进行硬件虚拟。因此容器要比传统虚拟机更为轻便。
- 每个容器之间相互隔离,每个容器都有自己的文件系统,容器之间进程不会相互影响,能区分计算资源。
开发/运维(DevOps)
开发自运维:一次构建,随处运行
优点:
- 更快速的应用交付和部署
- 更便捷的升级和扩缩容
- 更简单的系统运维
- 更高效的计算资源利用
各大厂使用Docker的现状
微博:
美团:
蘑菇街:
去哪下
官网:
docker官网:http://www.docker.com
docker中文网站:https://www.docker-cn.com
Docker的三大概念
-
镜像:就是只读的模板。镜像可以用来创建Docker容器,一个镜像可以创建很多容器。
容器与镜像的关系类似于面向对象编程中的对象与类。Doker 面向对象 容器 对象 镜像 类 -
容器:独立运行的一个或者一组应用。容器是用镜像创建的运行实例。
可以把容器看做一个简易版的Linux环境。 -
仓库(Repository):集中存放镜像文件的场所。
仓库:公开仓库(Public)和私有仓库(Private)。
最大的公开仓库是:Docker Hub
文章来源: blog.csdn.net,作者:轻狂书生FS,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链接:blog.csdn.net/LookForDream_/article/details/109784053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