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工智能导论教材的几点思考
又是一个新学年开学季,我校第一届人工智能专业本科新生即将报到入学。作为即将为同学们讲授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人工智能导论》,在参考了多本人工智能导论教材后,我不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工智能导论》教材更能体现人工智能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的深刻变化,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魅力?
一、教材现状
(一)内容组成差异性小
翻开一本本的人工智能导论类教材,基本是按照人工智能概述、知识表示与推理、知识图谱、搜索技术、专家系统、群智能算法、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处理等内容组织,在内容的创新性方面鲜有突破,未能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联系起来。
(二)理论性大于实践性
现有教材普遍较为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只不过深浅不一、侧重不同,少有教材会对实践性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并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实验,多数教材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讲解浅尝辄止。
(三)激发思考空间不足
个别教材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但设定的问题较为宽泛,学生只能泛泛而谈,对于人工智能技术也没有较为深刻的体会,思考空间有限。
二、几点思考
(一)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联系起来,优化课程结构,突破现有内容约束。
(二)运用云平台,为理论知识设计配套体验式实验,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加深理解。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可以使用云平台自己动手做实验,其他专业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演示性实验获得了解。
(三)引入企业元素,使教材中所述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更接地气,使得导论教材编写不再是院校单方面完成,而是校企共建,突出产教融合。
(四)坚持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但需结合当前热点、难点、矛盾点来设定问题,使得该方法具有现实意义,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