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模块化——前端模块化发展史
前端模块化发展史
第一阶段: js刚诞生,使用js开发的程序规模极其小
在 JavaScript 语言刚刚诞生的时候,它仅仅用于实现页面中的一些小效果
那个时候,一个页面所用到的 JS代码 可能也就那么区区几百行的代码
在这种情况下,语言本身所存在的一些缺陷往往被大家有意的忽略,因为程序的规模实在太小,只要开发人员小心谨慎,往往不会造成什么问题
在这个阶段,也不存在专业的前端工程师,由于前端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少,因此这一部分工作往往由后端工程师顺带完成
第一阶段发生的大事件:
1996年,NetScape(网景公司)将JavaScript语言提交给欧洲的一个标准制定阻止ECMA(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
1998年,NetScape在与微软浏览器IE的竞争中失利,宣布破产
第二阶段:因为AJAX出现,js能实现的功能多了,项目开始复杂
JavaScript本身不能向服务器发送请求,也就不能向服务器那边拿到数据,只能在页面中做一些简单的效果
但是因为ajax的出现,逐渐改变了 JavaScript 在浏览器中扮演的角色
现在,它不仅可以实现小的页面效果,还可以和服务器之间进行交互,以更好的体验 来改变数据
AJAX出现之后,JavaScript能实现的页面功能更多了,JS代码的数量开始逐渐增长,从最初的几百行,到后来的几万行,前端程序逐渐变得复杂
后端开发者压力逐渐增加,致使一些公司开始招募专业的前端开发者
但此时,前端开发者的待遇远不及后端开发者,因为前端开发者承担的开发任务相对于后端开发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通过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集训,就可以成为满足前端开发的需要
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前端开发还有几个大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都严重的制约了前端程序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浏览器引擎解释执行JS代码的速度太慢
用户端的电脑配置不足
更多的代码会带来了全局变量污染、依赖关系混乱等问题
上面三个问题,就像是阿喀琉斯之踵,成为前端开发挥之不去的阴影和原罪。
在这个阶段,前端开发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它在传统的开发模式和前后端分离之间无助的徘徊
第二阶段的大事件:
IE浏览器制霸市场后几乎不再更新
ES4.0流产,导致JS语言10年间几乎毫无变化
2008年ES5发布,仅解决了一些 JS API 不足的糟糕局面
第三阶段: commonjs模块化方案诞生(前端模块化启蒙者) ,但commonjs模块化仅用于node.js服务端
时间继续向前推移,到了2008年,谷歌的 V8 引擎发布,将JS的执行速度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甚至可以和后端语言媲美
摩尔定律持续发酵,个人电脑的配置开始飞跃
突然间,制约前端发展的两大问题得以解决
此时,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还在负隅顽抗,即全局变量污染和依赖混乱的问题,解决了它,前端便可以突破一切障碍,未来无可限量
于是,全世界的前端开发者在社区中激烈的讨论,想要为这个问题寻求解决之道......
2008年,有一个名叫 Ryan Dahl 小伙子正在为一件事焦头烂额,它需要在服务器端手写一个高性能的web服务,该服务对于性能要求之高,以至于目前市面上已有的web服务产品都满足不了需求。经过分析,它确定,如果要实现高性能,那么必须要尽可能的减少线程,而要减少线程,避免不了要实用异步的处理方案。
一开始,他打算自己实用C/C++语言来编写,但是使用C/C++来解决异步处理,处理起来十分复杂,这一过程实在太痛苦,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谷歌 V8 引擎的发布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突然发现,JS不就是最好的实现web服务的语言吗?它天生就是单线程,并且是基于异步的!有了V8引擎的支撑,它的执行速度完全可以撑起一个服务器。而且V8是鼎鼎大名的谷歌公司发布的,谷歌一定会不断的优化V8,有这种又省钱又省力的好事,我干嘛还要自己去写呢?
于是,Ryan Dahl基于开源的V8引擎,对源代码作了一些修改,便快速的完成了该项目。
2009年,Ryan推出了该web服务项目,命名为nodejs。
(node.js 是基于v8引擎的,里面能运行JavaScript代码)
从此,JS第一次堂堂正正的入主后端,不再是必须附属于浏览器的“玩具”语言了。
也是从此刻开始,人们认识到,JS(ES)是一门真正的语言,它依附于运行环境(运行时)(宿主程序)而执行
nodejs的诞生,便把JS中的最后一个问题放到了台前,即全局变量污染和依赖混乱问题
要知道,nodejs是服务器端,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分模块开发就无从实现,而模块化开发是所有后端程序必不可少的内容
经过社区的激烈讨论,最终,形成了一个模块化方案,即鼎鼎大名的CommonJS,该方案,彻底解决了全局变量污染和依赖混乱的问题(CommonJS:JavaScript模块化方案)
该方案一出,立即被nodejs支持,于是,nodejs成为了第一个为JS语言实现模块化的平台,为前端接下来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第三阶段发生的大事件:
2008年,V8发布
IE的市场逐步被 firefox 和 chrome 蚕食,现已无力回天
2009年,nodejs发布,并附带commonjs模块化标准
第四阶段: AMD、CMD 、ES6模块化诞生,实现浏览器中的模块化规范
CommonJS的出现打开了前端开发者的思路
既然后端可以使用模块化的JS,作为JS语言的老东家浏览器为什么不行呢?
于是,开始有人想办法把CommonJS运用到浏览器中
可是这里面存在诸多的困难(课程中详解)
办法总比困难多,有些开发者就想,既然CommonJS运用到浏览器困难,我们干嘛不自己重新定一个模块化的标准出来,难道就一定要用CommonJS标准吗?
于是很快,AMD规范出炉,它解决的问题和CommonJS一样,但是可以更好的适应浏览器环境
相继的,CMD规范出炉,它对AMD规范进行了改进
这些行为,都受到了ECMA官方的密切关注......
2015年,ES6发布,它提出了官方的模块化解决方案 —— ES6 模块化
从此以后,模块化成为了JS本身特有的性质,这门语言终于有了和其他语言较量的资本,成为了可以编写大型应用的正式语言
于此同时,很多开发者、技术厂商早已预见到JS的无穷潜力,于是有了下面的故事
既然有了ES6模块化,JS也能编写大型应用,那么自然也需要像其他语言那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开发框架
Angular、React、Vue等前端开发框架出现
Express、Koa等后端开发框架出现
各种后端数据库驱动出现
要开发大型应用,自然少不了各种实用的第三方库的支持
npm包管理器出现,使用第三方库变得极其方便
因为第三方库用的多了,webpack等构建工具出现,专门用于打包和部署,压缩代码,减小体积
既然JS可以放到服务器环境,为什么不能放到其他终端环境呢?
Electron发布,可以使用JS语言开发桌面应用程序
RN和Vuex等技术发布,可以使用JS语言编写移动端应用程序
各种小程序出现,可以使用JS编写依附于其他应用的小程序
目前还有很多厂商致力于将JS应用到各种其他的终端设备,最终形成大前端生态
模块化主要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1. 全局变量污染 全局变量污染分两种情况
首先知道var 定义的变量会变成全局对象的属性,在当前所有的js文件中都可以使用var定义的变量
多个程序员合作开发的项目中定义的变量名是一样的,那么会导致后面定义的变量会覆盖前面定义的变量,从而导致程序出现问题
2. 依赖关系混乱等问题
前期在没有模块化的时候,js文件十分庞大,于是就按功能抽离划分为多个js文件。
但是在html页面通过script的方式加载大量js文件会出项许多问题,例如文件之间的相互依赖问题
最终模块依赖于下面的这些模块,当然这里只是几个模块,成百个模块,那么模块(文件)的依赖关系会很复杂
模块规范中的导入和导出,会让模块的依赖关系处理起来很简单
这么多前端化规范都要学习吗?
commonjs模块化解决方案,commonjs应用在node.js中,以后会学习webpac打包工具 和学习node.js的时候 commonj是需要用到的(必学)
ES6模块化:浏览器端实现模块化 (必学)
ADM CMD 现在基本已经退出了,不再使用了,但是可以去了解,这样你就知道在ES6模块化出现之前是怎么实现模块化的
可以看到,模块化的出现,是JavaScript通向大型应用的基石,学习好模块化,变具备了编写大型应用的基本功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