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上云之路】我的上云之路~
2015年的某一天晚上,突然收到电话“公司上不了网、官网挂了”,赶赴现场后发现是出口防火墙的硬件故障,但是手上没有防火墙的备件,也由于公司规模小,没有配备路由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将运营商的线路接到必须供互联网访问的服务器,然而服务器习惯性地为了业务的正常运行关掉了防火墙,直接接到运营商线路时,OS漏洞将会暴露在公网中。幸好有自家搭建软路由的经验,找到了一台相对空闲的服务器,立即安装CentOS搭建软路由,迅速恢复了业务。
尽管官网的访问量并不大,这件事为日后上云铺下了一个思想基础,也暴露了内部的一系列问题:一台看起来十分可靠的设备,在毫无先兆的情况下出现故障、为了日常使用方便习惯性地关掉OS自带的防火墙、不打OS补丁、不进行备份等问题暴露出来。
痛定思痛,并且在某运营商商务的大力安利下,采购了该运营商的虚机作为官网,将数据库迁移、应用迁移到云端。
2016年随着微信公众号应用和微信支付的普及,使原本访问量不大的虚机,变得繁忙起来,新上的应用全部在云端跑,连备份也在云端,体现到全云化的优势。
2018年随着AI应用的普及、AI开发难度的降低、数据集的丰富,然而国外的霸强规定服务器必须使用服务器版的计算卡,再次激起对云的需求,这一次是用上了华为云,原因很简单:相对于其它云提供商的AI服务的价格较低。一开始也仅仅是AI训练中使用到华为云,随着对华为云的使用深入,狼性文化的华为与传统运营商拉开了明显的差距,对象存储、云数据库一步一步地进行应用,使得系统越来越可靠,并且基于ARM的鲲鹏云服务器降低了运营成本。
相比起很多互联网公司而言,传统行业的公司对新技术的采用是相对落后,每次采用新技术时都是经历了一次大故障后反思的结果。上云也是一样,本来就是租用运营商静态IP线路,细水长流之下购买一台服务器比租云主机要划算(按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这是传统的“单机思维”模式,然而随着基于Spring Cloud的微服务应用普及、AI应用的普及,继续采用“单机思维”的模式,将使企业与新技术无缘。基于云构建线上业务将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方向。
新冠病毒,对传统行业的冲击是巨大,倒逼企业将业务往线上搬,或许新冠病毒就是一个给老板上云、用新技术的理由吧。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