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保持课程的吸引力——何扬帆老师(武汉大学)

举报
孔皮皮 发表于 2019/12/16 19:38:34 2019/12/16
【摘要】 作者:何扬帆老师(武汉大学)1.印象和收获这一次的构建之法论坛非常成功。作为第一次采用构建之法讲授软件工程课的老师,我收获很多。上午的每个报告都很精彩,各有侧重,非常具体。北航在构建之法教学这条路上走的最久,所做的工作非常系统化。吴际老师和罗杰老师从软件工程与相关课程体系的设定,课程内容和作业内容的布置,教学环节具体问题的处理,所做的各种调研和发现等角度对已有工作做了全面细致的介绍。集美大学...

作者:何扬帆老师(武汉大学)

1.印象和收获

这一次的构建之法论坛非常成功。作为第一次采用构建之法讲授软件工程课的老师,我收获很多。

上午的每个报告都很精彩,各有侧重,非常具体。北航在构建之法教学这条路上走的最久,所做的工作非常系统化。吴际老师和罗杰老师从软件工程与相关课程体系的设定,课程内容和作业内容的布置,教学环节具体问题的处理,所做的各种调研和发现等角度对已有工作做了全面细致的介绍。集美大学的张敏老师开课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所做工作非常扎实。我们在布置作业时,经常参考张老师的设计。所以,对张老师提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很有共鸣。栋哥是一个很有情怀的人,他在课程作业环节的选题,如何筛选有潜力的学生等方面的探索给我们很多启发。刘乾同学则介绍了他对于如何进一步做好助教工作的一些思考。

下午的讨论环节围绕如何把采用构建之法的学校和老师们联合起来,在更大范围内扩大这一方法的影响进行探讨。参加讨论的有多个学校的教学副院长,也有很多一线老师。大家的视角不同,经验不同,围绕MOOC课程的建立,竞赛环节是否合适等问题展开讨论。这些探讨让我们对这种教法所带来机会和困难有了更多的理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会议的头天晚上,我有机会和邹欣老师,周筠老师以及其他几位老师一起进行深入交流。因为我们是第一次采纳这种教法,我们的课是针对计算机学院所有研究生开设的选修课,学生专业背景和目标不同,课程时间是9周,学校要求有20人选才能开课(我们今年就是20人,以往选课的人数在30左右),在前面的作业环节,学生普遍反映压力很大,与同期其他课程相比差异很大。所以,我们一直深感忧虑,不知道如何进行调整和取舍。邹老师很理解我们的特殊情况,他的意见是,可以针对同学们的具体情况在作业环节提供多种选择:分析型题目,个人项目,结对项目,团队项目,尽量保持课程的吸引力,强调个性化定制。今后,我们将沿着这个思路,在内容和作业上做更多细致的设计。

2.遗憾

今后的论坛,如果可以提供报告的视频或文字就更好了。因为相比ppt而言,视频或者详细讲稿的内容更加具体准确,便于后面的多次学习。


本文转载自异步社区

原文链接:https://www.epubit.com/articleDetails?id=NC7E3EF95C5F0000123C01E40399F12AF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