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关注助教的可持续性——郑如滨老师(集美大学)
印象
1.北航与福州大学已经解决了基于《构建之法》的软件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进一步的改进这种模式。 (按:论坛结束后北航和福州大学马不停蹄地立刻展开了与企业界的进一步深入合作,目前已有具体的合作意向。)
2.总的来说这种模式很好,但是推广的还是比较慢。会上讨论这方面的问题也比较少。实力较弱的学校是否适合这种模式,怎么起步,这是个问题?
3.北航的课程衔接似乎做的很好,但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公布。不知北航能否以博文公布其主要思想与详细实施方案。
4.北航的STAR计划具体如何实施。
5.总的来说参会的大部分是理想主义者。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聚一堂。
(按:能做出实际效果的,都是做事不理想化的理想主义者。)
6.各个学校之间有交流,然而这种交流相对比较松散。
7.有人提出SPOC与这种模式结合的可能。
收获
1.北航的的STAR计划(助教可持续性)与课程衔接计划。
2.教学科研也可以申请国家基金。
进一步的交流
1.基于《构建之法》教学模式的交流平台的建设。现有交流模式:a)邹欣老师的博客。b)微信群聊。——然而对于a,资料的组织相对比较松散,不容易看来到底如何推行这样的模式。b对于很多人来说更多是“误”入其中。一个老师对该模式感兴趣,但却不知道如何实施,不知道成功实施这种模式的有哪些学校。如果能有一个交流平台,在该平台上展示该模式的现有情况、加盟学校、教学方案推广、实现校际交流、软工竞赛、作业库、案例库。这种平台可以是一个网站,也可以加上部分MOOC(以宣传为主)。
2.这种教学模式(助教+博客)不仅适用于软件工程,还适用于其他课程。如果有一个平台,也可进行展示,是很好雱 。
3.校企合作这块也谈的比较少。企业项目怎样拿到软工课程上来做?
4.较弱的、无助教帮助的学校如何实施这种模式的教学。是否能先以实验班的模式进行推广?
5.完善学生软件工程能力的评估:是否具有软件工程思维(不是说掌握一些软件工程工具就晚了)?真正完成一个有截止日期的实际项目时,学生能否以软工的思维、站在产品经理的角度进行思考、规划?即,软工课程结束后,能否再发起一个活动让学生以软工的思维去思考。也许这时,跨校的软工竞赛就能起到检验学生能力的作用。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