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 新研发 新未来
新工科 新研发 新未来
主讲人:华为软件开发云总经理 张纾翔
摘要:华为云开发技术平台为适应新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捷宜之径,通过华为云开发服务技术平台,能使社会各行各业,甚至学校的学生都交叉学习研发,此服务平台是华为近20年的技术经验积累,能够帮助各种产业进行软件升级、研发已经产业转型。
我是华为云的张纾翔,今天很荣幸给大家做新经济,新工科,新未来的主题演讲,实际上我们这个软件开发云在16年已经面向全社会发布了。它可以服务各个场景,包括政府、产业园区等。因为我们北京,是全国教育资源最丰富、人才最具集的地方,所以我今天想结合新工科,给大家做一个专题的汇报。
新经济概念的提出:
过去的30年,基于实施改革和开放,以及中国的人口红利,中国实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了30多年的一个高速的经济增长,那么下一个30年,中国这个经济该怎么实现,或者保持这样一个高速的增长呢?在这里,李总理就提出来了新经济的概念,在去年的人民代表大会上,李总理也专门在答记者问题的环节,对新经济做了一个解读。所谓新经济,其实是体现在新上。它主要就包括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从我们的角度来理解的话,这一切的基础,或者说最关键的,还是在新技术。那怎么样匹配和实现新技术发展?怎么样做好匹配新经济的战略呢?
匹配新技术的战略——新工科:
1.鼓励社会各个产业共同参与研发:
教育部在今年的二月份提出了新工科的项目,希望我们在工科院校,特别是重点的工科强势的院校,以及我们的地方工科优势院校能够在传统的工科上做一些转型和升级,实现一个新工科院校,从而支撑我们下一个高速发展的30年代。我们作为ICT的一个供应商,从我们的角度对新工科做了一个解读。首先在今年二月份的“复旦会议”上,达成了复旦共识,复旦共识明确提出来,需要校企联合、共建课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训能力,提升学校的研发能力,同时,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到教学和研究的各个平台上来。
华为作为国内最大的一个ICT供应商,事实上,我们跟国内的所有的这些主流的、主要的工科院校有很好的合作关系,也有很长的合作历史。我们认为华为有能力,也有意愿支撑好整个新工科的战略。
2.建设跨学科的新技术研发平台
在刚刚六月份的北京会议上,又提出了《北京指南》,明确提出来要建设一批跨学科的新技术研发平台,这里我想展开讲一下。事实上,我本人是学通信出身的,在大概20年前那个年代,我觉得专业是割裂的。学计算机的,重点在于编程,而学通信的,则偏重于学通信技术。可能计算机编程是一门主要的专业,但对于一些相对于更传统一些的专业,比如说机械、强电等,它事实上是一个垂直系统,它并没有能够打通专业里面比方说机械、设计、制造等环节。现在来看,这样是不足够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大家都在谈的智能制造,那智能制造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导?毫无疑问,支持IT系统在智能制造、网络连接技术等里面能发挥很大一个作用,但是谁来主导智能制造呢?我们认为应该是让传统学制造的,比如学机械专业的学生,让他去掌握编程能力,从而实现智能制造。再比方说生物制药,生物制药现在跟IT、云计算、大数据是紧密结合的,那怎么样来实现这个生物制药?应该是我们生物化学专业的学生,去增强他们在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编程等方面的能力,这个时候,我们就发现了一个课题:怎么样让这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编程能力呢?
3.华为软件开发云平台发光发热
这是我们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同样的,《北京指南》里面提出要建设一批教育培训和研发一体的实践平台,现在的情况,高校的教育,实际上和实践实训在一定程度上是脱节的。学生在学校学的c语言、数据结构等并不能支撑他去做好一个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需要一个平台,把学生从他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将他的能力提升起来,让他走向社会后,就可以很平滑的承接工作,另外,不同的地方政府有着不同的产业方向,当地的这些高校和人才,怎么很好的去匹配不同地方政府的一个产业方向,这也需要一个面向当地产业的技服务平台,这是我们对《北京指南》的一个解读,我们认为华为的软件开发云正好是这样一个平台,他这个平台其实具备了刚才我们讲到的三个平台的功能。
华为近几年发展情况:
接下来报告一下整个华为公司,最近几年的时间的一个高速发展:
1.华为资金收入
去年华为公司整个的营业收入是5300亿人民币,但是有一个情况给大家报告一下,去年华为的软件产值达到1800亿人民币,事实上,过去15年,华为都是中国最大的一个软件公司。
2.华为的“竞争武器”——丰富的研发经验
可能大家不一定知道这个情况,华为的软件是覆盖了从最底层的os,到数据库,到嵌入式开发,到云平台甚至到互联网的应用,应该说我们是国内唯一的一家从最底层的软件到应用层的软件全部都有涉及的一家公司。
我们这家公司,最大的竞争力其实就在研发上,研发各种各样的软件,其实现在单纯的硬件的设计已经比较简单了,除了芯片以外。
刚才讲到了,华为过去的15年来我们都是一个最大的软件公司但是我们是不是第一天就有这么强的一个实力呢,答案肯定不是,过去20多年来,整个华为的研发,特别是华为软件的研发,已经过了5个阶段,从最早的个人英雄主义阶段,大概就是89年的创业之初,我们个别一两个人,两三个人呼唤英雄,发现英雄,就可能成就了最早期的产品,比如说CC08可能就是我们十几个关键的研发人员最早实现的,到了98年。我们到了瀑布式开发到了07年,我们积极的响应整个业界的主流,采用了敏捷开发。到了最近的这个新阶段。事实上,我们这么多年一路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我们一个强大的平台支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建成罗马,也是有一个平台在支撑,这样的一个平台,实际上是华为最大的一个竞争力,过去20多年来,在研发上的一个积累,实际上是我们的最大的竞争力。
3.华为的目标与情怀
在2015年,经过华为整个最高层多次的讨论,我们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就是把我们20多年来的在研发上的,特别是在软件研发上的一些优秀的积累,或者说是我们压箱底儿的宝贝以云的方式开放出来,面向全社会开放软件开发云平台,事实上这一步不仅仅是技术,更是有华为的情怀在其中,我们的目标,是提升整个个软件行业的效率,质量和水平。面向政府,我们可以依靠软件开发云的平台,打造一个跟当地产业相结合的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促进当地软件产业升级。比如在大连,大连传统的软件产业是在这个IT服务外包这方面,由于日韩经济的下滑,汇率的原因,传统的对日韩的外包,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个时候,就要向自主研发转型,这个时候,他是没有经验的。但是通过我们这个平台就可以支撑他实现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对于企业来说,毫无疑问,如果用了华为的开发云,就相当于站在了华为的肩膀上,华为过去20多年研发的积累。可以帮助你快速提升研发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研发的成本;对于高校来讲,通过软件开发云这个平台可以很好的把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让这些软件相关的学生可以很平滑的从一个校园人变成一个企业人。
匹配新经济的战略——新研发
1.华为软件开发云平台带来的收益与成效
大家可能会想,说了这么多,到底情况是怎么样呢?我们有一个战略叫做“二手华为”,我可以向大家报告,华为软件开发云目前最大的用户其实是华为自己。华为自己八万多的研发工程师每天就是再用这朵“云”在开发,也为华为自身的软件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贡献。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过去华为有很多偏硬件的开发,每年在购买开发环境设备上的资金是巨大的,甚至超过10亿人民币,因为我们需要买平台来做编译这些,通过我们研发云,我们的资源利用率提升了2.5倍,比如我们以前要买10亿的设备来做编译和测试,现在只需要四分之一的资金就够了。华为整体的研发效率提高了,平均的研发时间缩短了50%,给华为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软件开发云平台的构架
软件开发云的整个架构,我们有八个基础性的服务,从项目管理,到配置管理,到代码检查,到编译构建,到测试,到部署,到发布到流水线,基于基础性服务,再结合不同的应用特点逐步地推出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研发的解决方案,比如目前已经上线的移动应用的开发,外部开发,微服务的开发还有IOT的开发。
特别强调一下IOT的开发,它实际上是现在很多新兴产业的一个基础,比如智能制造,大量的涉及到嵌入式开发,这种开发跟传统的互联网开发有很大的不同,在这一方面我们有一个独特的价值,大家都知道,华为有自己的麒麟芯片,其中有很多黑科技和新技术,比如可以实现在同等硬件条件下的运行性能提升20%,这对做硬件相关或者IOT的产业是一个巨大的改变。
3. 华为另一即将上线的压箱底“法宝”
同样地,在代码检查方面,我们也有压箱底的技术,除了和传统的代码规则检查、代码缺陷的检查以外,我们正在开发代码自动修复功能,这个跟人工智能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个功能将在今年的下半年或者明年年初进行发布。具体的业务功能,大家可以到体验区感受一下,也可以注册免费体验。
华为软件开发云服务技术平台服务范围逐步推广:
最后,从去年软件开发云落地大连以来,已落地了5个城市,预计今年会在国内落地服务15个城市,服务这些城市进行软件开发和升级;在高校方面,已经合作了30多个高校,特别提到的是大连理工大学,其软件学院已经全面的和我们进行了合作。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