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体内存对齐
博客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39412582/article/details/81269980
结构体内存对齐
先看一段代码:
#include <stdio.h>
struct s1
{
char c1;
int i;
char c2;
};
struct s2
{
char c1;
char c2;
int i;
};
struct s3
{
double d;
int i;
char c;
};
struct s4
{
char c;
struct s3 S3;
double d;
};
int main()
{
printf("%d \n", sizeof(struct s1)); //6?12?到底哪一个是对的呢?
printf("%d \n", sizeof(struct s2)); //6?12?
printf("%d \n", sizeof(struct s3)); //12?13?还是16?
printf("%d \n", sizeof(struct s4)); //13?24?32?看到这里是不是已经有点懵逼了,有没有感觉自己学了个假结构体
return 0;
}
你们认为哪一个答案才是正确的呢?
s1和s2不是一样的吗?只是顺序变换了而已,结果为什么还相差四个字节? 这里就要轮到我们的结构体对齐规则出场表演了:
结构体内存对齐规则:
1.第一个成员在与结构体变量偏移量为0的地址处。(可以用offsetof这个宏来检测,但是不要忘了加相关的头文件) 2.其他成员变量要对齐到某个数字(对齐数)的整数倍处。对齐数 = 编译器默认的一个对齐数 与 该成员大小的较小值 VS默认值是8 Linux中默认值是4。 拿s2举例:
3.结构体总大小为最大对齐数(每个成员变量除了第一个成员都有一个对齐数)的整数倍。 4.如果嵌套了结构体的情况,嵌套的结构体对齐到自己的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处,结构体的整体大小就是所有最大对齐数(含嵌套的结构体的对齐数)的整数倍。
为什么要对齐?
大部分的参考资料料都是如是说的: 1. 平台原因(移植原因): 不是所有的硬件平台都能访问任意地址上的任意数据的;某些硬件平台只能在某些地址处取某些特定类型的数据,否则抛出硬件异常。 2. 性能原因: 在数据结构中(尤其是栈)应该竟可能的在自然边界靠齐。这是因为为了访问未对其的内存,处理器需要需要做两次内存访问,而对齐的仅需要访问一次。
**总的来说: ** 结构体内存对齐是拿空间换时间的一种做法。但是有时候我们既要满足对齐又要节省空间又要怎么做到呢?
本文转载自异步社区
原文链接:
https://www.epubit.com/articleDetails?id=N6a620dbd-79d9-49f9-b2cc-c825422efccc |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