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t Native原生模块向JS传递数据的几种方式

举报
孔皮皮 发表于 2019/10/13 21:44:48 2019/10/13
【摘要】 在做React Native开发的时候避免不了的需要原生模块和JS之间进行数据传递,原生模块向JS传递数据可以通过Callbacks、Promises和事件监听等三种方式来实现。Callbacks方式说起Callbacks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最常用的设计模式之一。无论是Java,Object-c,C#,还是JavaScript等都会看到Callbacks的身影。原生模块支持Callbacks类...

在做React Native开发的时候避免不了的需要原生模块和JS之间进行数据传递,原生模块向JS传递数据可以通过Callbacks、Promises和事件监听等三种方式来实现。

Callbacks方式

说起Callbacks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最常用的设计模式之一。无论是Java,Object-c,C#,还是JavaScript等都会看到Callbacks的身影。原生模块支持Callbacks类型的参数,该Callbacks对应JS中的function。首先,在原生模块中定义一个回调的方法。例如:

搜狗截图20191013213837.png

在上述代码中,measureLayout方法的参数中后两个就是Callbacks,当原生模块处理成功时通过successCallback回调来告知JS处理成功的结果,当原生模块发生异常时,则通过errorCallback回调来JS处理异常。然后,在JS中使用下面的方式调用即可。

2.png

是在JS模块中调用原生模块的方法measureLayout,同时向它传递了四个参数,后两个是function类型的参数用于接收原生模块的处理结果。 
通过上述的方式,JS调用原生模块的measureLayout方法,原生模块则通过errorCallback与successCallbackCallbacks来将处理结果传递到JS。

Promises的方式

Promises是ES6的一个新的特性,在React Native中会看到Promises的大量使用,原生模块也是支持Promises的。例如:

3.png

上述代码中,measureLayout方法接收的最后一个为Promise,当相应的处理结果出来之后原生模块通过调用Promise的相应方法来向JS模块传递处理成功,或处理失败的数据。 
小提示:在原生模块中Promise类型的参数要放在最后一位,这样JS调用的时候才能返回一个Promise。

4.png

在上述代码中,通过ES7的新特性async/await来修饰了test方法,来以同步方式调用原生模块的measureLayout方法,如果原生模块处理成功, 那么JS中relativeX,relativeY,width,height会获得相应的值,如果原生模块处理失败,则会抛出异常。 
如果不希望以同步的形式调用,则可以使用下面的写法。

5.png


上述两种方式,通过Callbacks的方式与通过Promises的方式,都可以向JS模块传递数据,但都是只能传递一次。 如果需要多次向JS模块传递数据(如:按键事件)上述方式则可以使用事件监听的方式。

发送事件方式

原生模块支持另外一种向JS模块传递数据的方式,通过发送事件的方式。原生模块,可以向JS传递事件而不要而不需要直接的调用,就像Android中的广播,iOS中的通知中心。 
下面就向大家演示通过RCTDeviceEventEmitter来向JS传递事件,在原生模块中重写onHandleResult方法,并在此方法中调用sendEvent来发送事件。

6.png


上述代码中,原生向JS模块发送了一个名为“onScanningResult”的事件,然后只需要在JS代码中进行监听原生模块发出的名为“onScanningResult”的事件即可。

7.png


在JS中通过DeviceEventEmitter注册监听了名为“onScanningResult”的事件,当原生模块发出名为“onScanningResult”的事件后,绑定在该事件上的onScanningResult = (e)会被回调。 然后通过e.result就可获得事件所携带的数据。

总结

三种传递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下面是一个总结的表。

8.png

本文转载自异步社区。

原文链接:https://www.epubit.com/articleDetails?id=N3030de28-3e02-4fe5-bb72-3d33a39a5a43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