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AI 给房子做“体检”,没那么 简单
作者:唐宇翔
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构建了现代都市的样貌。然而,基础设施灾害也频繁发生。
据统计,2018 上半年全国建筑业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732 起、死亡 1752 人,同比分别上升 7.8% 和 1.4%,事故总量已连续 9 年排在工矿商贸事故第一位。
事故的发生,无外乎天灾或人祸。天灾可以通过对环境的预测,如气象、水文、地质灾害来预报,人祸可以通过法规、设计和在线监测系统来避免。
AI,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建筑工程安全监测和安全防护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
云庐科技 CEO 王长欣介绍了他们是如何携手华为云,通过安防 +AI,利用全球领先的结构健康监测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守护工程安全。
王长欣提出 :“建筑物十年后和刚建成时不是一个状态,通过人工智能的学习,结合它在外界荷载作用下的响应情况来监测出它现在的状态。”
王长欣举例说,在华为云的支撑下,云庐科技的预测预警技术,成功预测了2017 年 12 月青岛一项工程的倒塌事故的发生,从而避免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和生命安全损失。
结构健康监测,没那么简单
结构健康监测已经发展了20多年,目前大部分应用还处于利用传统的传感器,收集、采集数据的水平,无法对数据进行正确有效的分析。
这是一个跨学科、多领域融合的行业。既需要有传感器、网络、云平台以及系统集成等技术支持,也需要计算力学,以及建筑、桥梁、水利等专业技术的支撑配合。
另外,还需要对数据建模,进行大数据分析,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挖掘。同时得出有效的结构损伤识别情况、结构刚度矩阵修正与重分析,还要进行
结构的寿命预测等。
携手华为云 EI 智能体解决方案,为建筑物把脉
云庐科技结合华为云 EI 智能体开发的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和识别,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在结构可能发生危险的萌芽状态提前预警,为施工和运维部门提供数据与信息的支撑。
采用了华为云 50 余项开发模块,包括数据存储服务在内的中间件,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图象识别等各种平台,可以在结构可能发生危险的萌芽状态就能提前预警,提供数据与信息的支撑,避免或减少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数据采集又快又准
使用华为云的 IoT 服务在数据采集时,可以简化流程,使用华为云的 IEF服务,可以通过边缘端接入多种传感器的数据,随着端、边和云的协同,整个
设备的成本下降 70% 以上,系统响应速度提高了 2 倍。
全程监测始终如一
基于华为云区块链服务,将图纸、合同等通过区块链统一分发,使从业主、规划、设计、施工到运维等各环节的数据和内容保持统一。
健康情况了如指掌
建筑物的承载力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基于实测的环境荷载,如风、温度等,结合结构真实的响应情况,进行刚度矩阵的修正。在华为云机器学习的计算下,可实现预测建筑物的寿命和健康状况,准确度接近 90%。
慧眼识别效率高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装配建筑不断发展,构件不在现场浇筑,只在现场拼装,但是怎么保证上下楼板在贯通的过程中得到强度的保证,这就要求所有的灌浆孔都要灌满,以前靠人对现场照片进行识别,效率非常低。
基于华为云 EI 智能体的深度学习图象识别模块,可以对图片进行识别,使效率提升 50% 以上,施工的差错率降低 30%。
建筑诊断一目了然
以一个体育场馆的建筑为例,随着腐蚀及老化,这个建筑会产生一些损伤点。怎么找到这些损伤的部位,并且定义出损伤的情况?
通过华为云 EI 智能体,现在可以识别相对复杂建筑的损伤,华为云的GPU 加速技术,使力学仿真效率提升300 倍以上,使监测系统真正实现从数据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从监测到预测。
在这个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华为云与云庐科技一起为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的建设添砖加瓦,打造工程健康监测领域的大数据平台,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发展,共同守护城市美好安全的生活。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