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云激发商业再创新

举报
ICT新视界 发表于 2016/12/19 14:56:18 2016/12/19
【摘要】 行业云不仅仅是“行业+云”,更是商业和技术的深度融合,是业务驱动下的数字化重构。

行业云不仅仅是“行业+云”,更是商业和技术的深度融合,是业务驱动下的数字化重构。我们要遵循商业本质,携手共筑行业云的未来,让行业云激发商业的再创新。

◎ 华为企业BG总裁 阎力大/文

“以用户为中心正成为云世界的新典范”。确实,云1.0时代是一个技术驱动的时代,我们听到很多概念——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应该说,这些都是技术视角的概念;而进入云2.0时代,云作为一种技术、一种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其目的是为了激发行业的商业再创新,焦点不再是如何节约成本,而是怎样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不是为云而云。
所以,今天我想换个视角,从行业客户的视角来看“云”,我们称之为“行业云”。

行业云风起云涌
毋庸置疑,“云的大时代已经到来”,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已经在积极探索如何采用最新的数字化技术,为传统业务的流程、生产方式,甚至商业模式,注入新的活力。行业云,正在风起云涌。
智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如果将城市管理看作一个行业,该行业的传统理念是“治理”,各部门自建信息系统,形成了“信息不共享,业务难协同”的烟囱型架构,从而导致了各自为政的局面。
而新型的智慧城市将以“人”为本,它的核心理念是“服务”。围绕市民、企业的需求,城市管理者正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跨部门的信息融合,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例如位于六里桥的北京政务服务中心,通过政务云平台实现了44个部门、16个区县的基础数据共享和业务对接,740项行政审批做到了“一窗”式办理,大大提升了行政服务效率。
金融云,实时、智能和个性的服务体验
银行业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银行“以账户为中心”,传统的银行业务都要到网点办理,客户资源信息相互割裂;而现在,基于金融云和大数据,银行已经开始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强化以“人”为核心的系统与数据整合,支持实时、按需和社交化的极致客户体验。
《Bank3.0》一书的作者布莱特•金(Brett King)曾预言,“未来的银行将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
医疗健康云,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医疗是关系到所有人健康的产业。一直以来,医疗资源的多样化、碎片化和分散化,阻碍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基于“医疗健康云”建立起来的“全联接医疗”,使医疗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将医疗的角色、医疗业务和健康数据全部联接在一起,使信息得到了有效共享,医疗资源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普通民众因此能得到更优质和更完善的医疗健康服务。
媒体云,激发传统媒体焕发新活力
在媒体传播领域,内容为王。传统媒体以“制片人”为中心,内容都是由制片人来整合,运作模式是单一渠道采集、封闭式生产和点对面单向传播。
随着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人们消费媒体的行为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人人都可以随时发现内容、传播内容,媒体已经转变为以“Prosumer(Producer+Consumer)”为中心了。也就是说,现在每个人都既是内容的消费者,也可以是内容的制造者。通过“媒体云”这种新的ICT架构,媒体可以整合广播、电视、报纸和社交媒体等各种内容和资源,搭建出实时共享、全时联接的开放式媒体融合平台。
行业云正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
以上几个行业的发展变化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云建设、网络联连接建设和各种智能化终端建设正在构成新的信息基础设施;二是数据已经成为除了人、财、物之后的新生产要素。可以说,行业云正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

行业云的本质:业务驱动下的数字化重构
那么,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引擎的行业云,它的本质是什么?
在各个国家,政府的核心职能是为公众服务,服务的本质不会改变;在金融领域,银行也不会随着互联网的应用而改变风险控制的本质;在制造业,不久前,美的董事长方洪波在分享业务发展战略时指出,“美的不是互联网企业,但要实现互联网化、移动化和智能化,实施‘双智’战略,建立数字化美的”,对此我非常赞同。在这个时代,每个行业都在深刻地改变自己,但不管怎样变化,行业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最形象的就是华为总裁任正非说的一句话:“车子还是车子,豆腐还是豆腐!”
在行业的本质不会改变的前提下,各种新技术,包括云技术正在逐步进入各行各业的生产系统,成为生产系统的一部分。
如果说云1.0时代给企业提供了通用的计算、通用的存储和通用的办公套件,那么,云2.0时代将重构企业的IT、重构企业的组织与流程,进而重构企业的商业模式。我们注意到,有些大企业的IT部门与OT(运营)部门已经开始整合甚至是合并。
概括而言,行业云不仅仅是“行业+云”,更是技术和商业的深度融合,是业务驱动下的数字化重构。智慧城市、智能电网、全渠道银行和数字铁路等等行业大变革的背景,就是用行业云的思维来审视和改造传统产业。
行业云的愿景是美好诱人的,但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从技术准备到实施部署,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许多关键要素需要周全考虑。

行业云实施的关键要素
云管端协同的新ICT架构
未来的数字化企业,将围绕数据的产生、传送和处理来构建新的ICT基础架构,而数据将贯穿企业的整个业务系统。
历经多年的发展,云、大数据、联接和物联网等技术都达到了很高的成熟度。其中,终端芯片和通信模块的尺寸越来越小、功耗越来越低;同时,连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从4G到4.5G再到未来的5G,这使得网络联接数十亿终端设备成为可能,并有能力将终端设备搜集到的海量数据实时、高效地传送到云数据中心;最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带来的海量数据计算、分析和挖掘能力,让信息的价值得以真正呈现。
因此,要支撑行业的数字化重构,任何一个单独的技术都不可能担此重任,只有云、管、端协同,企业的数字化重构才成为可能。
通过以下案例可以清晰地看到技术之间将如何互相协同、互相依赖。
    云的价值不能只靠云来实现。首先以智能交通为例。借助实时的交通流量信息数据,可以对路况进行预测分析,并对可能出现的道路拥堵进行预警,从而及时指引车辆合理规划行驶线路,这些基于云和大数据的应用正在让城市的交通真正智慧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充分认识到基于云和大数据的应用能给交通管理带来的巨大价值之后,城市主管部门现在正在花大力气加强“端”的建设,因为没有大量的交通数据的采集,云端的智能应用就发挥不了价值,城市交通要智能起来,物理世界的视频化和数字化必须先行。所以说,云的价值不能只靠云来实现!
    端的问题不能只靠端来解决。同样,行业数字化转型中大量“端”的问题,也不能仅仅依靠端来解决。例如澳大利亚东南水务公司的例子,该公司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每年因为水管泄露会造成大约300亿升水流失,这给水务公司带来了巨额的损失。东南水务公司因此开发了一个管网监控终端,配置有压力和震动等传感器,可实时检测可能出现的水管泄露等各种问题。这些终端被安装在水管里,与管道一起置于地下,由这些终端采集到的数据将实时传送到云端,并由云端进行智能的监控和管理。但在实际部署时,水务公司发现传统的面向人人联接的3G技术并不适合面向物的联接,不能满足水管深覆盖、低功耗、广联接和低成本的场景诉求。
为此,东南水务公司与华为合作,在网络侧引入了NB-IoT技术——一种面向物联网联接而开发的无线网络技术,部署该系统后预期将为水务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端的问题不能只靠端来解决,只有网络和云端配合,解决方案才能落地。
    据价值的变现,不能脱离行业的场景
在云时代,数据是企业核心资产的理念已经成为共识。例如华为基于大数据平台为招商银行开发的征信系统,使得过去需要两周才能完成的信用评级缩短到几秒即可,这为招商银行的业务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但是,数据自己不会说话。在我们的实践中发现,不同的行业,数据产生的场景不同,数据源的格式不同,数据挖掘要达到的目的也不相同,这就决定了要真正挖掘出数据中的价值,不能脱离具体的行业场景。这时,在这个行业所积累的经验就变得非常重要。
中国有句俗话:隔行如隔山,行业间的这种巨大差异,就是华为为什么长期坚持要与客户和行业应用开发伙伴三方联合创新的原因。华为在全球与客户一起建立了36个联合创新中心,而这些客户都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例如沙特石油、迅达电梯、德国KUKA机器人公司,以及中国国家电网等等。
保障业务的平滑迁移
实施部署行业云,也有一系列重要的因素需要周全地考虑。
首先,与互联网公司不同,众多的传统行业都有大量的现存系统和数据,行业云实施过程中,业务迁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
业务迁移有不同的场景,既有传统业务向云上迁移,也有业务在不同云之间自由迁移。如何实现业务的平滑迁移,保障业务体验的一致性、安全性和连续性,这个挑战企业自己可能很难解决,这就需要专业团队来提供一站式服务。
除了业务平滑迁移外,企业还应关注自身数字化运营能力的培育,只有具备云的自运营和管理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的业务创新和运营安全。
知易行难,挑战也意味着机遇,企业在业务迁移与发育自运营能力的过程,也是构筑自身新竞争优势的契机。
能够聚合生态的平台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到一系列硬件和软件系统,单靠一家企业的力量不可能独立完成。一个良好的平台将能帮助企业屏蔽底层复杂的软硬件系统,使企业能专注于自身业务的优化和创新。
就像手机平台一样,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手机厂商将软件、硬件和应用全包了,但是却只能提供有限的功能。而智能手机改变了游戏规则,手机生产商只需要研发硬件和系统,然后将智能手机作为一个平台提供,由第三方在这个平台上开发应用,由此而来的数以百万计的应用今天已极大地丰富了手机的功能。
同样,企业的转型也需要这样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必须是开放和弹性的,能灵活应对企业的不同应用;同时,这个平台又必须是高度安全和可靠的。只有这样的平台,才能聚合众多的应用开发商,形成一个极具生命力的有机的生态系统,共同支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Leading New ICT,华为是行业云时代企业云化的最佳伙伴
我们处在一个商业再创新的时代,未来一切皆服务。许多领先企业在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从传统生产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型。
G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16年8月,GE与华为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正式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不断将自身能力全面云化的同时,GE也利用自己在工业领域长期积累的优势,将自己的能力开放给其他客户使用。GE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这是一个典型的从利己到利他的发展过程。
在这里,我想引用一下任总的话: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会演变为智能社会,其广度、深度现在还难以想象……在行业云转型的道路上,需要值得信赖的伙伴一路同行,只有选择了强大的平台,才能从容迎接未来的挑战!
在今年德国汉诺威的Cebit展上,华为企业BG发布了“Leading New ICT”的新Slogan,表达了面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愿景与追求。概括说,基于技术创新,华为将打造一个云管端协同的,开放、弹性、灵活和安全的平台,进而构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我们立志成为行业云时代客户的最佳合作伙伴,成就客户的商业成功。
作为承载这个战略愿景的具体措施,华为在全球已经建设并开放了5个OpenLab,也就是开放实验室。分别在苏州、慕尼黑、新加坡、墨西哥城和迪拜。此外,莫斯科、拉各斯、曼谷的OpenLab也即将在年内开业。OpenLab是我们面向行业客户,与客户和合作伙伴的联合创新中心、开发中心、验证中心以及体验中心。除了OpenLab,我们还有刚才提到的36个与行业领先客户的联合创新中心。
这些长期和持续的投入,是华为对客户与合作伙伴的承诺。
华为一直致力于建设一个开放、合作、共赢的生态环境,相信通过HC2016大会(华为全联接大会)这个平台,能够碰撞出更多的思想和灵感。
大道至简!行业云不仅仅是“行业+云”,更是商业和技术的深度融合。我们要遵循商业的本质,携手共筑行业云的未来,并以行业云来激发商业的再创新。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为云博客 https://portal.hwclouds.com/blogs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原创内容,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 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