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如何走出自己的管理之路?

举报
Tom forever 发表于 2019/09/03 19:00:52 2019/09/03
【摘要】 走出自己的管理之路作为管理者,如果把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叫作“管理之路”的话,那么,应如何规划和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管理之路呢?在本书的最后,我们来聊聊关于个人发展的规划问题。1 主动规划你是否还记得前面我提到的一个统计结论?大约只有10%~20%的技术管理者是有明确的管理诉求的,而剩下的80%多,在开始做管理的时候没有主动想过要做管理,至少,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到底要不要做管理”这个问...

走出自己的管理之路

作为管理者,如果把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叫作“管理之路”的话,那么,应如何规划和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管理之路呢?在本书的最后,我们来聊聊关于个人发展的规划问题。

1 主动规划

你是否还记得前面我提到的一个统计结论?大约只有10%~20%的技术管理者是有明确的管理诉求的,而剩下的80%多,在开始做管理的时候没有主动想过要做管理,至少,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到底要不要做管理”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他们,动辄持续好几年,直至最终想明白自己要什么,抑或最终到了没有其他选择时,也便放弃了挣扎和纠结,接受了既成的现实。

生活就是这样,如果你不主动去争取你想要的,你就不得不接受一些你并不想要的。要想按照自己的想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管理之路,首要做的就是主动规划,为自己的未来增加一些掌控感和选择权。

主动规划首先要弄清楚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己做管理的动机,也就是说,既然你考虑走管理之路,那么做管理对你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你是依据什么来作出决策的呢?我猜不到你的答案,但我知道大部分管理者的决策依据有下面几类。

  • 个人发展。认为做管理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这类人是少数。

  • 看好回报。认为做管理可以为自己带来更可观的回报。

  • 兴趣爱好。喜欢和人打交道,不喜欢和机器打交道。

  • 社会认同。在家人、朋友等周围人的眼中,做管理尤其是晋升到高管,意味着成功。

  • 被迫选择。觉得做纯技术不是长久之计,而管理就是技术之外的不二选择。

  • 被迫接受。上级要求带团队,自己不能辜负公司的信任和期待。

我想说,无论是主动也好,被动也罢;无论是出于使命、兴趣也好,抑或是欲望、压力也罢,主动去厘清,主动去选择,然后在此基础上主动去规划和调整,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对自己的发展负责的态度。

2 厘清自己的价值兑换模式

职场的基本法则就是价值兑换原则。你能收获多少回馈,取决于你能输出多少价值。既然要规划和选择自己的路,显然要筹划一条可以最大化地输出自己价值的路。

关于如何提升管理者的价值输出,前面我们从能力价值和组织价值两个组成部分分别进行了探讨。这里,我们再从长期和短期这两个视角来探讨。

当下视角是:为客户找到你的价值。

所谓当下视角,就是希望在当下或短期内取得价值输出的最大化。

由于这个时刻或者短期之内,你服务的“客户”是明确而具体的,因此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使用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去匹配“客户”的预期。对管理者来说,最大的客户就是上级,因此,价值最大化的核心就是去匹配上级和公司的期望。

这是一种面向客户的视角,即,围绕客户的需要去发挥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个视角在“求生存”的时候特别好用,其逻辑是通过满足别人的期望,来获得自己生存的资源,因此也叫“生存视角”。你还记得我们探讨空降时的要点吗?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厘清新上级的期待并努力去实现它,这对于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是非常有效的,即是这个道理。

未来视角是:为你的价值找到客户。

所谓未来视角,就是着眼长线,期望在更长的时间区间内实现价值最大化,从而让自己觉得度过的这段时间是值得的。

如果说“当下视角”下的价值认定是围绕着“客户”的期待,那么“未来视角”的价值认定就是围绕“自我”的认同,所以也叫“自我实现视角”。显然,由于参照对象不同,即使把每个“当下视角”的价值都最大化,长期来看“自我实现视角”的价值也未必达到最大化。因此,“自我实现视角”下的价值最大化,是基于自我的主动规划的,也就是我们此时正在探讨的事情。

总之,我们要弄清楚自己的价值兑换模式,是关注短期价值,还是长期价值;是关注能力价值还是组织价值。如果是能力价值,具体是哪个维度,如果是组织价值,具体又是哪个维度。这个问题想得越清楚,后续努力的方向就越明确,手段的选择也就更加有的放矢。

3 盘点有利因素

关于盘点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不妨套用一下图9-1所示的模型。

天时

要想让自己发挥出价值,就得审时度势,看看我们所处的时代,有哪些大的趋势,以及顺应趋势有哪些机遇。作为管理者,我分享两个管理方面正在发生的变化,这两个方面未必是最重要的,但却是技术管理者们碰到最多的。

第一个方面,管理工作的底层逻辑正在从管控到激发。

我们在前面探讨员工激励的时候提到,驱动力2.0的核心逻辑是用奖惩让员工“服从”,而驱动力3.0的核心逻辑是激发员工的“自主投入”。这种思维方式的转换不仅适用于员工激励,也适用于整个管理的底层逻辑。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人的需要。

  • 说是时代的需要,是因为我们正在从工业时代迈向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价值体现,也从严格按照规程完成流水线的作业,到越来越依靠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这在泛互联网领域尤其明显。

  • 说是人的需要,是指在当今的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越来越多的人的需求从生存安全,转移到价值认同和自我实现上,这对于90后、95后的职场人尤其如此。

因此,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调整管理的视角和心态,跟上时代的步伐。

第二个方面,职位头衔已经不再体现职责要求。

我们需要从固化的职位要求中跳脱出来,从实际的工作需求去定义自己的职责和角色。虽然我们平时都习惯说要走技术路线、管理路线、架构师路线、经理人路线等,但这都是为了降低沟通理解的门槛,而并不是职业发展的真谛和底层逻辑,底层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价值兑换”。我们需要着眼于价值输出的最大化,而不是死板的职位要求。

常常有技术管理者问以下问题。

  • “技术总监的职责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呢?”

  • “CTO的职责是什么呢?它和技术VP有什么区别,如何分工呢?”

问这些问题的人,可能陷入了这样一个误区:面向职位做工作,而不是面向客户。他们忘了,只有与职位对应的职责基本固定和明确时,这样的问题才有意义。而在现实的职场中,不同的组织、不同的上级对于同一职位的期待千差万别。既然你的上级就在你身边,你不和他去确认,别人又有谁可以告诉你呢?

同样,在你的管理工作中,你也需要帮你的下属明确他们的工作职责和角色,使得他们的表现匹配你对他们的预期。

我们处在一个可以实现自己价值的时代,幸运的是,互联网又是一个思想和技术都处于前沿的领域,这样的“天时”不容辜负。

地利

即,技术管理者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势有哪些。在我长期的观察和调研中,我发现技术管理者有以下三个通用优势。

1.技术优势。这很容易理解,既然是技术管理者,“技术”两个字就蕴含着其独特性。尤其是在技术管理之路早期,有一个鲜明的技术标签就是优势,比如你是电商类背景、社区类背景、App开发类背景、大数据类背景、人工智能背景等,这些鲜明的标签很容易让别人了解你最擅长的工作。

2.逻辑优势。技术管理者由于其长期的技术思维方式,已经锻炼出了非常强的逻辑性。于是,这个在技术人眼中理所应当的特质,在管理者这个群体中就形成了独特的优势。甚至某著名投资人招聘投资顾问都只要技术背景的,因为他认为这样的人逻辑能力强。

3.执行力优势。调研结果显示,项目落地能力或项目执行力是技术管理者们最拿手的管理能力,同时,他们的上级也认同这一点。这和技术人的确定性思维是分不开的,是技术管理者的又一明显优势。

当然,上面这三个优势是技术管理者普遍具有的优势。那作为个人,你有哪些独特的个人优势呢?你可以问问自己以下这些问题。

  • 你真正喜欢的是什么类型的工作?它具有哪些特点?

  • 你享受什么样的事情,你愿意沉浸其中。它具有哪些特点?

  • 做什么事情你一学就会,一做就比别人做得好?

  • 什么事情值得你全力以赴,愿意自主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

  • 周围的亲人朋友、上下级同事都喜欢用什么词来评价和称赞你?

  • 是什么让你与众不同?在哪些重要的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的看法?

  • 是什么让你取得现在的成绩?你在管理工作中突出的能力是什么?

  • 你更关注事,还是关注人?如果更关注事,你更喜欢“想事”还是“做事”?如果更关注人,你更喜欢“支持人”还是“带领人”?

通过认真思考以上问题,可以让你对自己的优势有个大体的了解。而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自己,可以参考盖洛普(Gallup)的优势识别器2.0。

人和

在职场发展中,最重要的“人和”因素是上级、伙伴和个人。

1.上级。上级的信任值得珍惜。对于做管理来说,最大的“人和”就是得到上级的信任和支持。原因很简单:我们的目标是和上级一起定的,资源是向上级申请的,工作结果是上级来评价的,你会发现我们管理中的“看方向”“带人”和“做事”都是离不开上级的。所以,如果有一个相互信任的上级,请务必珍惜,努力成长让自己配得上一直追随他;如果还没有相互信任的上级,请务必重视去经营信任关系。在管理之路上,“跟对人”无疑是一条“捷径”。

2.伙伴。同事伙伴的陪伴力量很重要。和一群优秀的人一起成长,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你们可以互相切磋一起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都会成为“独霸一方”的人才,你们的相互影响是指数级的。所以,请珍惜身边的同事。

3.个人。个人的意愿是一切的源头。关于人的因素,除了外部的人,自己的意愿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我们需要为自己一切的努力找到动力源泉的话,规划自己的愿景并明确自己的使命,无疑是非常有效的做法。这也是本节内容的意义所在。

如果你从“天时”“地利”“人和”出发,分别去盘点自己的时代机遇、自己的独特优势,以及自己的人际的话,是否可以回答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在未来1年、3年、5年以后,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管理者?”

4 自在地持续做下去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理,卓越和优秀也不是靠一日之功达成的,要对自己有些耐心。

这个时代的快节奏带给我们很多的焦虑和不安,仿佛一不小心就会错过什么。其实,职业生涯就像一场“马拉松”,很漫长,5年或10年可以发生很多事,而你的生涯可能是20年、30年,甚至可以贯穿整个余生。在这么漫长的岁月中,肯定有人“先胖”,有人“后胖”,不用着急。成功其实很容易,因为所有的失败都不叫“失败”,都只是“尚未成功”而已;只要有一次“成功”就可以让你足慰平生的话,你就是个“成功者”。互联网拉平了世界,你随时都有时间和机会去赢得自己的成功,或早或晚。

既然并非前人走过的路才叫路,也没有什么规定好的“管理之路”是你必须要走的,那么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弯路”。所以,做技术不重要,做管理也不重要,把技术和管理当成职业发展的两条腿,在职场中输出自己最大的价值,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路。不要被别人的路限制住,也不要被某个职位限制住,没有哪个职位可以定义你的发展。定义自己的发展之路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兑换最大的价值。

不知不觉,已到了最后的告别时刻,纸短情长,愿本书可以带给你一张管理的地图、一颗成长的种子,陪你走过从技术到管理的转型之路,并期待你带着这张地图和这颗种子,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不断“事上练”,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的管理之路。

最后,我想用“颠覆式创新之父”克里斯坦森的一句话来结束本书,他在被确诊罹患癌症之后写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书中说到:“如果干得好,管理是最崇高的职业之一。没有哪一个职业能像管理一样为他人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让他们懂得承担责任并取得成绩,以及为团队的成功做出贡献。”与君共勉。

本文摘自刚刚上架新书《知行:技术人的管理之路》,作者:刘建国。

《知行:技术人的管理之路》

  • 极客时间专栏《技术管理实战36讲》增补版图书

  • 互联网技术管理教科书,互联网管理理论与实践总结

  • 每一本书都需要明确回答一个问题——要对谁讲述一件什么事?本书也不例外。

作为一本探讨技术人如何做管理的书,本书适合所有的技术人阅读,因为技术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和管理者打交道,而且很多技术人或早或晚会成为管理者;本书也适合所有的管理者阅读,因为各种场景的管理逻辑都有共通之处。事实上,本书内容已经得到很多非技术背景的创业者、产品经理、销售经理、HR、管理顾问和培训师的好评。当然,如果你兼具“技术”和“管理”这两个属性,而且恰好处于以下某个状态,本书探讨的内容会更让你感同身受:

★你是一位想做管理的“有志”工程师,却不清楚如何去努力;
★你是一位被要求带团队的架构师,却一时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你是一位新上任的管理者,希望快速掌握管理要领;
★你做了多年管理,希望提炼和梳理系统的管理方法论;
★你希望助力技术管理者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无论你是想做管理的技术人,还是技术团队的管理者,本书都将为你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本文转载自异步社区。

文链接:https://www.epubit.com/articleDetails?id=f9076a771cdb4d81afead7811f37820a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