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体系架构模式

举报
小强聊it 发表于 2024/04/06 00:14:40 2024/04/06
【摘要】 之前查了一些设计模式,突然发现了架构设计模式,所以本文介绍下几种常见的架构模式及其简要介绍、用法和优缺点:分层模式(Layered Architecture)用法:将系统划分为多个逻辑层次,每一层提供服务给上一层,并使用下一层的服务。典型的例子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优点:易于分工协作,降低耦合度。每一层可独立开发、测试和维护。提供清晰的责任分离和模块化结构。缺点:层与层之间的通...

之前查了一些设计模式,突然发现了架构设计模式,所以本文介绍下几种常见的架构模式及其简要介绍、用法和优缺点:

  1. 分层模式(Layered Architecture)

    • 用法:将系统划分为多个逻辑层次,每一层提供服务给上一层,并使用下一层的服务。典型的例子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 优点:
      • 易于分工协作,降低耦合度。
      • 每一层可独立开发、测试和维护。
      • 提供清晰的责任分离和模块化结构。
    • 缺点:
      • 层与层之间的通信可能导致性能开销。
      • 可能产生过多的抽象层级,导致复杂性增加。
      • 不适用于需要高度灵活性或快速迭代响应的场景。
  2.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 Pattern)

    • 用法:在分布式系统中,客户端发起请求,服务器处理请求并返回结果。例如Web应用、数据库查询等。
    • 优点:
      • 客户端和服务器职责明确,易于扩展和升级。
      • 支持多用户同时访问。
    • 缺点:
      • 单点故障问题(服务器端),需要高可用解决方案。
      • 网络延迟可能影响性能。
      • 难以实现复杂的交互逻辑和状态共享。
  3. 主从设备模式(Master-Slave Pattern)

    • 用法:用于数据库复制、分布式计算等场景,一个主节点负责管理整个系统,多个从节点执行任务或者存储数据的副本。
    • 优点:
      • 能够实现负载均衡和容错。
      • 通过读写分离提高性能。
    • 缺点:
      • 主节点失效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中断。
      • 数据同步可能存在延时问题。
      • 从节点数量增加会加大管理和协调复杂度。
  4. 管道-过滤器模式(Pipeline-Filter Pattern)

    • 用法:数据流经一系列处理单元(过滤器),每个过滤器对数据进行特定的处理后再传递给下一个。在多媒体处理、日志处理等领域广泛应用。
    • 优点:
      • 易于添加、移除或修改单个处理步骤。
      • 并行处理能力较强,支持流水线并发执行。
    • 缺点:
      • 如果过滤器之间有紧密依赖,可能会限制其重用性。
      • 处理过程中错误的传播和控制较为复杂。
  5. 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

    • 用法: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该对象的访问,比如远程代理、虚拟代理、保护代理等。
    • 优点:
      • 通过间接访问隐藏真实对象的复杂性。
      • 增强安全性,可以添加额外的权限验证和监控功能。
      • 支持延迟加载和优化资源消耗。
    • 缺点:
      • 添加了额外的间接访问开销。
      • 设计不当可能增加整体设计的复杂性。
  6. 点对点模式(Peer-to-Peer Pattern)

    • 用法: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地位平等,可以直接与其他节点通信和交换信息,如文件共享网络、区块链技术等。
    • 优点:
      • 高度分散化,无中心节点故容错能力强。
      • 扩展性好,随着节点增多,整体性能可能提升。
    • 缺点:
      • 控制和管理困难,容易出现一致性问题。
      • 对网络安全和隐私要求较高。
  7. 事件总线模式(Event Bus Pattern)

    • 用法:作为一种消息传递机制,允许系统各组件发布和订阅事件,从而解耦组件间的直接联系。
    • 优点:
      • 提高系统的松耦合程度。
      • 支持异步处理和分布式系统集成。
    • 缺点:
      • 系统行为难以跟踪和调试。
      • 如果不正确地管理事件,可能导致内存泄漏或消息积压。
  8. 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Model-View-Controller Pattern, MVC)

    • 用法:在软件工程中用于构建用户界面,将数据模型、用户界面展示以及处理用户输入的逻辑分离成三个相互协作的部分。
    • 优点:
      • 提高代码可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 易于进行前后端分离开发。
    • 缺点:
      • 当项目变得庞大时,MVC边界可能模糊不清。
      • 过于严格的分离可能导致额外的通信开销。
  9. 黑板模式(Blackboard Pattern)

    • 用法:主要用于解决复杂、不确定性问题,多个知识源观察并更新全局黑板上的数据,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 优点:
      • 非确定性问题求解的有效方式。
      • 各个组件相对独立,易于扩展和重构。
    • 缺点:
      • 控制和协调各个组件较复杂。
      • 适用场景有限,非通用架构模式。
  10. 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Pattern)

    • 注意:解释器模式通常属于软件设计模式而非体系架构模式,它主要用于设计语言解释器或表达式解析器。
    • 用法:定义语法或表达式的文法,并创建一个解释器来解释这些语法结构。
    • 优点:
      • 便于扩展新的语法规则。
      • 把复杂的问题转换为简单的解释规则集合。
    • 缺点:
      • 仅在特定情况下有效,如解析简单语言或表达式时。
      • 对于复杂的文法,维护和执行效率较低。
        其他的待再详细了解:
  • 分层模式
  •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 主从模式
  • 管道-过滤器模式
  • 代理模式
  • 对等模式
  • 事件总线模式
  • 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
  • 黑板模式
  • 解释器模式
  • 事件驱动架构
  • 微内核架构
  • 微服务架构
  • 基于空间的架构
  • 面向对象风格
  • 仓库风格
  • 基于规则的系统风格
  • 黑板系统风格
  • C2风格
  • 正交架构风格
  • 异构风格
  • 管道过滤器风格
    在《软件架构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中对上述架构模式有更详细的描述,大家有空可以再看下。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原创内容,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 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