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首席产品官方国伟:没有人拥有看到未来的水晶球,云上突围之路如何走?

举报
华为云社区精选 发表于 2021/09/09 16:40:33 2021/09/09
【摘要】 当下云发展有待突破的并不是技术问题;云厂商如何真正帮到企业上云;以不变应万变,什么是云产品规划的三个关键出发点;生态对于云的意义是什么;一起来听技术大咖聊聊云的故事。

华为内部有个学习栏目叫【专家大讲堂】,有个四年前的演讲视频特别引人注目。这几年时间里,不断有员工搜索观看并留言:“真知灼见!现在回头来看这个演讲,最近几年云服务领域的一些争议和弯路,其实方老师当年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

带着巨大的好奇,我们打开了这位演讲专家方国伟的履历。

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他,曾负责构建了微软中国的第一个云计算演示中心,也是亚马逊AWS中国的第一个技术人员,是国内最早开始推动云计算概念、技术和业务的践行者之一。在与云同行的数十载期间,方国伟在团队里曾被亲切地称呼为“云计算一哥”。

如今的方国伟,担任着华为云首席产品官的职位。本期华为云社区《云享人物·大咖面对面》,邀约到了这位技术大咖,让我们一起听他聊聊云的故事。

1、云最有待突破的不是技术,而是心理和利益

曾几何时,有人质疑云服务是新瓶装旧酒,有的人认为是大势所趋。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当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云也悄然间改变了传统产业。事实证明,云时代终究以不可逆的态势席卷而来。

方国伟是其中的见证者,也是推动者。从那个特别的2008年开始,他就一头扎进了这个行业,起起伏伏的13年里,他始终坚信:云计算是经济规律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ICT行业发展的方向,是大趋势,这其中公有云又会占据主导地位。

今年4月,IDC 发布的《全球及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0年)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3124.2亿美元,同比增长24.1%。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93.8亿美元,同比增长49.7%,全球各区域中增速最高。

这是一个处于快速增长,且潜力无限的庞然巨物,但是即便如此,依然有许多企业在观望,不敢轻易踏入到这条流经未来的技术河流中,认为业务上云充满了太多的变数。

在几年前的采访中,方国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云计算最有待突破的不是技术,而是心理和利益。”如今再谈到这个问题,他给出了相同的答案。

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撬动既有的利益格局。很多传统企业有自己的数据中心,由内部团队负责基础设施运维。一旦采用公有云的方式,团队本身的利益会受到损失,比如工作量减少或者直接被裁撤,由此造成的利益损害是上云的“隐形”障碍。

但换个思路看,利益再分配可以导向更好的结果,当传统企业把IT底层的基础设施交给专业的云厂商,就可以从高昂的硬件维护成本中抽离。让既有的人力集中力量去做应用层的业务创新,这是一个利大于弊的长期规划。

而心理上也一直存在认知上的误区,“比如很多人对公有云的安全性还是持怀疑态度,觉得不如自建数据中心放心,但大部分情况下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大的公有云厂商往往有强大的安全团队来保护客户的数据信息安全,有成熟的安全合规解决方案。但是对于单个企业来说,它在安全上投入的资源相对有限。这主要就是心理上的问题,需要时间去消解。就像电商发展初期,买家会担心钱付了货没收到,后期担保支付系统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样,上云的心理疑虑也需要在技术上做更多的工作,这也是云厂商后期要深入考虑的。

归根结底,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上云是顺势而为的必选项。所以,在云计算发展的下一个关键节点中,如何让这些大型传统企业能够批量、放心的上云至关重要。

2、华为云六大关键基因,真正帮到传统企业上云

“云本质上就是ToB的服务,这恰恰是华为最擅长的,从传统运营商业务到企业业务,服务好政企是刻在我们的基因中。”方国伟表示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它们可以无缝匹配到政企的上云中,这是其一。

在当前的公有云市场,华为云既不是做电商起家,也不是纯粹的互联网软件公司,业务与上云的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冲突最少,这种安全、中立、可信的定位,是其二的优势。

第三,云的发展方向是软硬一体,云里面会有越来越多的专用硬件,云厂商对底层软硬件的构建也拥有了更多的控制权,从鲲鹏、昇腾处理器、擎天加速卡到其他各种硬件,华为原先在ICT行业积累的硬件创新经验可以直接通过云平台服务客户。

“伙伴云是我们非常unique的模式, 和伙伴一起建云的这个模式,几乎没有其他云厂商在做。”

早些年,华为就探索和客户合作构建私有云,这也是做伙伴云的基础。如今,华为云可以将公有云的全栈能力部署到客户本地,并通过在线集中运维或本地化运维为他们提供云服务,这是华为云服务能力在客户机房的延伸。

方国伟详细解释道,以华为云为核心,建立一个涵盖不同场景的云平台,辐射到伙伴、边缘侧、客户侧等等。用华为大云连接各个伙伴云、边缘云,最终实现统一体验的分布式云联盟。就像去国外出差,虽然手持中国运营商的手机,但其实是由当地的运营商来提供服务,从使用角度看是完全无感知的。

再比如华为云的专有云解决方案,它可以在公有云中从物理层面隔离出专属资源池,让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仅供客户独享专用。这些都是针对客户特定场景的创新优化,灵活匹配政企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用创新的技术手段,实现用户视角的一朵云,更好满足他们的需求,放心上云。

除此之外,全球化的业务部署能力、与消费者云协同所具备的移动化能力,这些都是华为云的独特所在。

但是机遇总是和挑战并存的,当华为云的模式里既有公有云、伙伴云,相应的研发、产品管理的协同就是一个挑战,方国伟也在思考如何从产品角度做好协同,充分发挥ToB的传统优势。

3、一切从用户诉求出发,没有水晶球可以看到未来

方国伟在华为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云产品的规划,这是一个既宏观又具体的工作。谈及这个“艰巨”的工作,他坦言,“没有人有水晶球可以看到未来,但从用户的诉求上也许能做一些趋势的判断。”

就像贝索斯当年思考电商的发展,不需要绞尽脑汁去猜测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而是要看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这里的不变就是人们的诉求:更多的产品选择、更快的配送、更便宜的价格。

这个理念同样适用于云产品,方国伟认为云产品的发展就是要满足:

  • 1、从产品规划的角度解决大企业业务都要上云的问题;

  • 2、人都是有惰性的,云产品要设计的更好用,比如写的代码更少,配置更自动化;

  • 3、更便宜或更好的性价比是永恒的命题。

诸如Serverless的出现、低代码工具的流行,都验证了这些特性。所以在规划产品的过程中,如果可以牢牢抓住这三点,也能更灵活地适应云服务市场上的客户的需求。

去年,华为云首次向业界提出了云原生2.0的概念,这也是方国伟在极力推进的关键规划之一。和CNCF对云原生定义稍有不同的是,他认为这个词的本意指的是应用或服务从一开始基于云平台设计和构建的,即“生于云,长于云”, 这里的基于云平台就是利用云平台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从这个层面看,是否使用了容器、Kubernetes等技术并不是判断云原生的关键标准。

在华为内网的一篇文章中,方国伟进一步解释了这个概念:现在我们说的云原生架构、网络和硬件都是针对云场景或云环境来设计和构建的,从而区别之前企业IT的场景和需求。比如传统的盒子式防火墙产品,在云场景下就略显疲软,因为云平台要求的扩展性更高,要有多租、动态调整配置和分布式部署的能力。

所以云原生2.0意味着,除了容器、Kubernetes可以提供更细粒度,更灵活的资源调度之外,云平台上还有大量能够帮助用户快速构建应用的服务,比如帮用户管理和挖掘数据智能的服务,帮助构建万物互联的服务。现在的云原生就是要充分利用云上的各种服务能力,云平台到了以“应用为中心”的阶段。

立而不破,时髦的概念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的专属,传统企业完全可以摆脱历史包袱,根据实际情况向云原生的模式变革。方国伟相信通过云原生2.0,更多的政企都能够成为新云原生企业,从“ON Cloud”模式逐渐转变为“IN Cloud”模式,完成数字化转型变革的目标。

基于云原生2.0,他强调华为云后续将加大在Serverless上的投入,并且会把云原生2.0和分布式云、边缘云相结合,从最开始完全基于资源集中的中心云模式走向云边协同的分布式云模式,让云更好的满足客户在时延、网络成本以及数据安全方面的需要。在今年9月底的2021华为全联接大会(HC)上,华为云也会围绕云原生2.0发布一些相关的产品。

4、另一个战场:生态与开发者

谈起未来云厂商的竞争,方国伟摊开手笑了笑,他倒不是非常担心。

线上公开市场的竞争,很难存在真正的垄断,各家的产品服务都是摆在台面上购买使用,也许有的入场时机早,抓住了早期的流量红利。“但云涵盖的产品非常广,竞争往往是综合性而非单点的。”方国伟例举了几个关键的点:用户体验、数据安全、合规和治理、可靠性和稳定性、成本控制、服务水平、生态(包括合作伙伴生态和开发者生态)。

比如大企业可能对稳定性更敏感,小企业更看重成本控制、是否有自动化的服务,大家的考量是不一样的。但最优秀的云厂商,就像学生时代的第一名,基本没有学科短板,各方面的发展均衡且优秀。

也正是考察综合竞争力,新技术的突破很难带来颠覆性的市场变化。如方国伟所言,“虽然单个技术的突破有助于提高竞争力,但云是一种新的服务方式,新的技术和应用的推出,只会让云服务更加丰富,云模式本质短期不会发生变化。”

这其中不得不提的是生态建设。因为在上云后,除了消耗计算资源,越来越多的用户会使用云的软件服务,包括存储、数据库、IoT、AI等等,这些产品的背后是一个个普通的开发者。所以,极简的开发工具,高效便捷的开发流程,也是云厂商竞争的战场。

方国伟直言道,“上云的合作伙伴最关心的也是能不能在这个生态里赚到钱。”同样地,华为云可以把原先做ToB的硬件生态的经验体系,从线下迁移到线上,并且和既有的消费者云生态做好协同和整合。

“所以,我们会更加重视生态和开发者。” 包括会针对具体行业的一些具体场景提供支撑使能服务,提高开发者的效率,帮助他们快速开发应用。

方国伟透露,在HC期间会有一些重磅的发布,比如有的传统企业需要开发直播APP,我们就要通过成熟的产品支撑这些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应用开发。

当然,这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下的惊喜,大家可以敬请期待。

5、好风凭借力,时代造人,人亦成就时代

狄更斯的《双城记》中有一段经典的开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前一句适用于拥抱云的企业,后一句适用于因循守旧来不及转身的企业。

但对于开发者来说,云时代就是最好的时代。“推动人类社会前进主要靠两个东西,一个是能量,一个是信息。信息时代让信息的价值得到极大展现,我认为现在以及在可预见的未来,都是技术人员的春天,我们可以产生巨大的价值推动社会进步。”

方国伟自己的经历正是最佳的注脚,在技术的洪流中,顺势而为,成为云的见证者,也是关键的参与主导者,与热爱的事业一路同行。

那么,开发者作为推动云发展的个体,又该如何抓住时代的机遇呢?

“选对趋势,选好赛道,然后一定要有一技之长,或者说一针捅破天的能力。”如今天时和地利都有了,就看一技之长能否完全发挥出来。在这一点上,方国伟也谈到了技术人员在技术之外的三个关键能力:

第一是培养业务视角(business sense)看问题的能力, 要理解和接受在企业中技术本质上是为业务服务的,技术匹配业务,所以心态上一定要摆正。打个比方,企业和学校不一样,因为在企业是公司付钱让你做技术,学校是你付钱做技术。

第二是沟通的能力, 一般认为沟通能力强就是日常的能说会道,但是除口头表达之外,写邮件、写报告、乃至演讲,都是沟通能力的呈现。把才华通过产品发挥出来,再由各种沟通渠道来表达呈现。

第三是同理心, 本质上就是要有换位思考或者将心比心的能力,它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处理日常问题,更好的理解客户需求,也能提高沟通效果。

云快速发展的十多年,行业经历了一轮轮洗牌,起起落落之间,身处在技术浪潮中的每个单独的个体,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得走出舒适区,敢于自我革命,开创第二增长曲线。

采访的最后,方国伟很是谦虚地总结,“我很幸运,在云计算这个浪潮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时代造人,人亦成就时代。

彩蛋

“运动是身体的锻炼,阅读是大脑的锻炼。”方国伟坚持健身20余年,精神状态和身材管理在我们看来都很不错。

对于阅读这个爱好,他解释到:“计算机要发挥作用需要:算法+数据。人的大脑就是一个生物的、碳基的计算机,一些算法是与生俱来的(在我们DNA中延续下来的),一些算法是需要后天去构建的。学习、思考就是构建这个算法的过程。我信奉终身学习理念,而阅读是成本最低,最方便的一种学习方式。”

同时,为大家推荐他最近在读的一本由UC Berkeley教授Matthew Walker写的书《Why We Sleep》。“有一样东西,它能提高你的记忆力,增加你的魅力;让你保持苗条,降低食欲;保护你不得癌症和老年痴呆;不让你感冒和伤风;降低你心脏病、心梗和糖尿病的风险。会让你感觉更快乐,不抑郁,不紧张。”

“大家都知道身体是1,其他是0,但是大部分人在0上花费很多时间,在1上花费很少,以睡得少而自豪。这本书能改变大家的一些错误想法,对睡眠有个正确的认知。

祝愿大家都有一个好身体。”

往期回顾

【第5期】:华为云GaussDB首席架构师冯柯:摘取皇冠上的明珠,华为云数据库的创新与探索


【第4期】:华为云首席架构师顾炯炯:敢为人先,探索架构创新之路如何走


【第2期】:华为“天才少年”在研究什么?看谢凌曦揭秘千亿参数盘古大模型


【第1期】:华为云官网负责人明哥:我们是如何做到门面不倒,8个月挑战业界翘楚?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原创内容,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 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举报
请填写举报理由
0/200